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愛國尚武 人人有責
忘戰必危,怕戰必亡。遺忘、缺失尚武愛國精神,將是整個民族的災難。
尚武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以重視發展和運用武力應對威脅,實現以武促和平、保生存、謀發展的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精神品質,它以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為本質屬性,而不是對武力的盲目崇拜和迷信。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尤以尊尚武勇著稱于世,《戰國策》講到,戰國時期的秦國社會風氣就是“貴奮死”,人們面對敵人鋒利的刺刀、熊熊的烈火毫不畏懼,年輕人初歷世事,一聽說敵人來了,便“聞戰頓足徒裼”,赤膊沖鋒陷陣,絕無生還想法,這是怎樣的勇武!不獨秦國,多數諸侯國都洋溢著尚武精神,在整部《左傳》中,找不到一個臨陣脫逃的人。從炎黃到春秋,從秦皇漢武到唐宗宋祖,中華文化在主流上一直是剛健的、活潑的、向上的,有著深厚的尚武傳統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底蘊。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交替各有原因,但都擺脫不了精神懈怠、驕奢淫逸這個內因。晚清時期,帝王將相窮奢極欲,尚武精神的泯滅使軍隊喪失斗志,曾經不可一世的八旗兵,最后墮落為追逐聲色犬馬的行尸走肉。自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了侵略中國的大門,天朝帝國的歷史改寫成了一段列強打上門還要割地賠款的歷史,一段列強瓜分中國、利益均沾的歷史,一段洋人高高在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歷史,一段國內軍閥各自投靠列強、爭斗不休的歷史,一段日本占領了大半個中國的歷史,一段人均壽命只有35歲的歷史。金甌破碎,生靈涂炭,教訓深刻,刻骨難忘。
忘了被打的歷史,離國家挨打不遠了。今天的中國,取得了巨大的物質成就,在世界上站足了腳跟,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告別戰爭歲月已有幾十個春秋,由于長期的和平積習,中國人的尚武精神也在被淹沒。如今,一些人追逐著外國的明星,嘲弄著自己的國家,嘲弄著自己的英雄;一些人羞于談愛國、談信仰,追逐名利地位,崇尚金錢至上;一些人面對危險、迫害,不敢伸張正義,躲猶不及、趨利避害。國家、民族、戰爭、和平、正義,似乎離他們太遙遠。又到“八一”,有超過一半的民眾認為,建軍節是屬于軍人的節日,和老百姓無關,甚至個別黨政機關也認為建軍節是軍人的節日,國防建設是軍隊自己的事。反觀國外,俄羅斯的建軍節,街頭滿是歡欣鼓舞慶賀的人群,莫斯科紅場無名烈士墓前身披婚紗的青年男女熱衷前往;以色列、瑞士愛國主義根深蒂固,國家有難,全民皆兵。
“人心散則國必弱,人心齊則國必興。”歷史和現實表明,富有尚武愛國精神的國家大都民族凝聚力強,國家認同感高,進取精神強。反之,則虛驕奢侈之風盛行,腐化欺詐現象猖獗,或文恬武嬉、歌舞升平、缺少憂患。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忘戰必危,怕戰必亡,尚武愛國精神的缺失將是整個民族的災難。
尚武精神要從青少年抓起。“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的這段精辟文字讀來讓人心生激情與責任。環視周圍之少年,生出無限的憂思與惶恐。當娛樂至死、娛樂至上成為年輕人的主流時,當一個國家的大多數青年人沒有崇軍尚武的精神底蘊時,任人宰割的歷史必然會重演。中國要發展、要強大,要實現強國夢強軍夢,青年人必須對愛國主義這面旗幟形成高度共識,掃除一切萎靡不振和精神衰敗,讓愛國主義成為全體國人堅決捍衛的核心價值,燃起整個民族頑強奮起、自強崛起的偉力和雄風。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陸軍第54集團軍某紅軍師政治部副主任)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愛國尚武 人人有責 尚武精神 中華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