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章開沅:“敢為人先”

2016年07月28日 14:22 | 作者:彭劍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大 作

紀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學術會議之后,章開沅一頭扎進了張謇的研究之中。1962年,他被借調到全國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一邊搜集、整理北洋時期的文史資料,一邊研究張謇。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張謇傳稿》的寫作。稿成,交上海人民出版社。沒多久,稿子被寄了回來,里面貼滿了簽條,都是提醒作者,對張謇的評價太高了,需要加強批判。

章開沅一看,如果按照出版社的要求改,等于整本書都要被推翻。他感覺沒法改,于是把稿子收了起來。這一收,就是20多年,直到1986年才由中華書局出版。

1974年,章開沅被借調到《歷史研究》編輯部。一年后離開編輯部時,人民出版社的編輯、老友林言椒為他踐行。席間,林言椒建議章開沅主持編寫一部大型的《辛亥革命史》。

章開沅的腦海中馬上浮現出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吳玉章關于將來要有辛亥革命“大著作”的講話,于是應承下來。

那時,“文革”尚未結束,從事研究,依然要“三結合”,即黨支部、工農兵、專業人員相結合才能寫作,否則沒有“合法性”。

“黨支部”的問題好解決。當時,華師的領導機構是革委會和臨時黨委,本校教師能主持編寫一套由國家級出版社出面組織的著作,黨委書記為此感到高興,表示將鼎力支持。

“工農兵”的問題卻有些棘手。不是找不到工農兵,而是此前的經歷讓章開沅明白,工農兵理論工作者的寫作水平往往不盡人意。他們進來了之后該如何開展研究?果然,后來找到了一些工人,雖然大家干勁十足,但所寫的稿子,基本上都不能用,甚至連修改的余地都沒有,最后只好推翻重寫。

1979年秋,初稿接近完成。這時,章開沅和編寫組的另一位學者蕭致治受美國學術界邀請,前往大洋彼岸進行學術交流。

這次出訪讓他們后來的編寫工作受益匪淺。國內“文革”肆虐,境外的辛亥革命史研究卻迅速發展,并大大拉開了國內外之間的差距。

正是通過這次出訪,編寫組不僅親眼看到了差距,而且還初步明確了應從哪些方面盡快縮短差距,同時也搜集了許多重要資料、信息及有代表性的學術著作。定稿過程中,他們充分利用這些成果,進一步拓展了國際視野、提升了學術水準。

1981年,在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學術討論會上,與會學者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三卷印制精美的《辛亥革命史》,封面上的書名由宋慶齡親自題寫。這是中國學界第一部大型辛亥革命史著作,海外學者譽其為“最能代表中國大陸研究水平與趨向的學術成果”。

20世紀80年代以后,章開沅一面繼續在辛亥革命史領域精耕深研,一面不斷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彼時,現代化理論風生水起,他主持編寫了一套“中外近代化比較研究”叢書,其中有一冊,是他自己撰寫的《離異與回歸》。

《離異與回歸》從文化的角度,解析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章開沅此時已擔任華師校長,政務纏身。這本著作都是他每天凌晨四點起床,利用上班前的時間(他自稱為做學問的“黃金時間”)寫出來的。后來,《離異與回歸》在國內不斷被重版,還被翻譯成多國文字。

20世紀80年代中期,章開沅在大陸率先涉足中國教會大學史研究。他曾經笑言:“我一生在學術上做了兩件事。一是把中國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世界,并把國外的研究引入到中國;二是讓國際教會大學史研究走進中國,又讓中國的研究走向世界。”    

不過,在研究教會大學的過程中,章開沅還“偶然”卷入了一樁公案。

為了深入研究教會大學史,1988年,章開沅赴耶魯神學院圖書館檢索中國教會大學的檔案全宗。

工作開始不久,章開沅就發現館內保存著貝德士博士的個人專檔。看到自己老師的文獻,學生自然有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花了好幾天時間,專門瀏覽了這些卷宗。

出乎意料的是,貝德士的個人專檔中,居然保存了大量南京大屠殺的原始資料。

原來,南京淪陷之后,貝德士一直留在南京,參與保護中國難民,抗議日軍暴行,并親眼見證了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那時,留在南京城里的外國人成立了一個組織,叫作“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貝德士是這個委員會的最后一任主席。因此,該會的往來公文以及許多成員的私人信件、日記、文稿、備忘錄等,都由他保管。

20世紀50年代返美時,貝德士將這批文獻帶回,成為耶魯神學院圖書館的藏品。

粗粗瀏覽后,章開沅便認識到,貝德士保留的文獻是研究南京大屠殺最寶貴的原始資料。就這樣,他又投身于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之中,相繼出版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見證》《南京:1937.11—1938.5》《天理難容——美國傳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殺(1937—1938)》《從耶魯到東京:為南京大屠殺取證》等專著。

編輯:邢賀揚

1 2 3 4

關鍵詞:章開沅 辛亥革命史 國際教會大學史 社科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