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鄧中亮:做世界上最好的導航
6月1日,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辦的第十一屆光華工程科技獎頒獎儀式上,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鄧中亮接過了中國工程界的最高獎——光華工程科技獎,而這距離他放棄國外優厚待遇回國從事科研整整13年。在鏡頭前,他笑著說:“人只要堅持努力,總會有收獲的。我最高興的,就是我們的研究對國家強大有用。”
鄧中亮在演示“羲和”定位系統 高文攝 光明圖片
2003年,鄧中亮從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習期滿回國,他發現:全球四大定位導航系統都只解決了室外定位問題,而室內定位卻仍是空缺,原因是衛星定位信號弱,易受遮擋,難以在室內定位。“大多數人80%的時間都在室內,這就意味著我們大多數時間都享受不到定位服務。”鄧中亮說,室內定位的作用卻重之又重,除了帶來日常生活的便利,對于地震、火災、礦井事故等災害應急救援都至關重要。
“做室內定位,衛星定位系統不能給予有效支持,以什么平臺來構建是關鍵。”經過廣泛調查,鄧中亮將目光鎖定在移動通信網絡上,“我國的移動通信網絡基本全部覆蓋,手機使用非常方便,只要能做到高精度定位,那么能打電話的地方,就能定位。”
2012年,“羲和”系統在此背景下正式上馬,成為《導航與位置服務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重點項目之一。“羲和”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太陽之母,掌握著時間的節奏,可以讓室內外高精度定位導航系統無縫銜接。作為“羲和”導航定位系統的科研領銜人,鄧中亮被媒體喻為當代通信導航領域的“夸父”。
和神話故事結局不同的是,鄧中亮重新書寫了“夸父逐日”的夢想。當前“羲和”系統已經具備室外亞米級、城市室內優于3米的無縫定位導航能力。而在國外,目前室內定位的最大精度仍然停留在三四十米左右。
“如果說互聯網改變生活,那么位置服務將改變世界。”鄧中亮表示,有了“北斗”,有了“羲和”,可以讓我們在地下停車場快速找到合適的停車位;在醫院幫助患者找到空余的床位;在展覽館找到感興趣的展品;甚至在安全事故中,快速部署救援力量。而且,通過定位還可以把現實社會搬到虛擬世界中,把相關資源用于商業以及科學研究的大數據分析中。
“羲和”與“北斗”的結合,將極大推動我國“北斗系統”應用和導航服務產業的發展,完善我國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鏈,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我希望中國不僅僅是一個導航大國,而且成為一個導航強國,要有能夠解決世界難題的信心和勇氣。”鄧中亮說。
在美國訪學期間,有一件事情令他至今難以忘懷:5個美國博士生做一個虛擬現實的科研項目,當地每年給的科研經費是120萬美金,而那時,鄧中亮參與國內一個重大科研項目,總共才幾十萬元人民幣。“那時候國內在科研投入上和美國確實存在巨大差距。”他感慨道。
取得的成績越多,鄧中亮的壓力反而越大。“當時,我可以選擇是否回國,而現在我沒有選擇,我必須把科研搞好,辜負了這么好的科研條件,我會羞愧的。”同時,隨著他名氣的增大,各種活動邀請紛至沓來,但對于鄧中亮而言,不管頭銜如何變化,他始終謹記自己是一名老師,學生是他不能割舍的一部分,他把絕大部分時間用來和學生交流。“讓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中,通過一起解決問題來樹立他們的科研自信,培養學生就是培養社會的未來。”
上世紀80年代,鄧中亮還只是一名汽車廠的工人,憑借著對知識的渴望,他重返校園,一路追逐,但無論如何他不會想到自己會取得這么大的成績。在和記者交流中,“夢想”一詞他提及最多,“我的夢想就是做世界上最好的導航”,他并不諱言。(記者 葉樂峰)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鄧中亮 導航 光華工程科技獎 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