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讓網絡直播健康有序發展
近日,9家網絡平臺40名主播因涉黃被永久封禁。這是自4月13日北京20家網絡直播平臺公布《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后,首批被列入黑名單的主播。
網絡直播是互聯網技術向我們生活不斷滲透、擴張的產物,它既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又借助互聯網傳遞了豐富信息。現在,網絡直播已經從簡單的工具發展為炙手可熱的新興產業。但無規矩不成方圓,不知曾幾何時,隨著各大直播平臺紛紛建立,網絡主播為吸引眼球,開始打法律和道德的擦邊球,甚至公然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由于直播具有即時性、私人性等特征,監管部門不能及時查處違法內容,如果各大平臺抱著睜只眼閉只眼的態度,便會讓情況愈發糟糕。《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是監管部門專項治理網絡直播的關鍵一步,也是網民和業內有識之士呼吁已久之物。當“直播造人”“直播體操”等低俗內容堂而皇之地走上屏幕,直播的性質和前景便遭到質疑:是其本性如此,還是“荷爾蒙經濟”的野蠻生長模式令其步入歧途?
稍微回顧網絡直播的歷史,便能發現,其興起之初,僅局限于“網絡游戲直播”這一領域。網絡游戲講究策略、考驗玩家間的配合,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須由網友旁觀、揣摩行家如何進行游戲來領悟、學習。游戲直播已具備時下直播的一般特征,但其內核,即傳播專業技能,卻被拋棄。無論人們對游戲存有怎樣的認識,都不可否認,它具備較豐富的技術含量,與專業技能相對應的是較高的行業準入要求。過高的門檻不利于全民參與,更不利于平臺初期擴充資本??墒?,隨著門檻不斷降低,打著“展示才藝”的投機分子,在“無才可示”時,便可能走上“展示身體”、以色情挑逗來粘附用戶的歧途。有人認為,網絡直播的內容日趨低俗,滿足了人們對虛擬社交的獨特需求。這一觀點的荒謬之處在于,所謂虛擬社交,并非指社交的內容空洞、無聊,而是指因抽掉現實社交中的各種條件而產生出一種不透明的社交形式。虛擬社交的形式贏得了一部分用戶。曾有平臺組織過一場發呆比賽:要求網友通過發送文字、音像等來干擾參賽者,讓發呆者發笑,“無動于衷”到最后的人成為贏家。不出所料,網友們玩得不亦樂乎,或許有人表示:網友有觀看或參與游戲的自主權,他們的行為沒有對錯之分??墒?,如果追求空虛、無聊成為絕大多數人的選擇,真的無所謂嗎?
在互聯網行業,視頻直播依然方興未艾??墒?,如果缺乏扎實的內容,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任何產業都注定走不遠。《公約》的主要意義在于對網絡主播的各種低俗行為說“不”,為其所言所行劃出紅線,如在年齡上提高準入門檻、設立黑名單制度等。但僅僅說“不”還不夠,相關部門還需進行更多引導,讓直播內容更加豐富,傳播扎實知識、傳遞正能量。今年3月底,一則“在線輔導教師收入超網紅”的新聞引發熱議,無論人們對事件作何看法,這名教師通過網絡直播來傳授知識卻是不爭的事實。他的行為引發爭議主要源于法律未有專門界定,不過,為扭轉網絡直播發展怪相,此種思路值得借鑒。
網絡直播孕育著諸多機會,相信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逐步完善和監管部門整治工作的不斷推進,網絡直播將更加健康有序發展,真正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網絡直播 黑名單 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