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為經濟發展裝上“保險箱”
搭起了政策平臺框架,就該在“真金白銀”上有作為,把錢真正用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用在關乎百姓生活質量和“獲得感”的地方
有段時間,“時間都去哪兒了”成為很多人的追問。而我這兩年的時間,扎根在了基層。2014年初,經中國保監會推薦,我被中組部選派到江西省定南縣,從事蘇區振興對口支援工作,主要負責金融保險、城市建設與管理等工作。
定南有獨特的區位、良好的生態、豐富的資源和便捷的交通,但受制于各種因素,仍存在經濟基礎薄弱、民生投入不足、存量生產要素流失等問題,需要增強“造血”功能。一方面,定南財政收入的逾90%用于各類工資、社保等支出,產業基地的資金投入不足,土地開發成本也高;另一方面,民生投入少,如飲水安全、入學、看病等困擾百姓的問題亟待解決。以什么方式來平衡投入、擴大投入、促進發展、改善民生,是我在掛職期間一直想破解的難題。
借助以前工作的優勢、撬動保險資源,是給縣域發展增活力的一個切口。從縣域保險創新試點上多下功夫,通過改革和一批創新舉措來破解金融與縣域發展不匹配的問題,成了工作重點。構建保監會、保險集團、保險公司三位一體的對口支援機制,協調制定中國保險行業歷史上第一個促進縣域經濟社會振興發展的指導意見,協調江西保監局出臺實施辦法,創新推動建立保險集團鎮級對口支援機制……經過努力,我為定南縣7個鄉鎮分別促成了1—2家保險集團對口支援力量,組織召開了第二代償付能力建設研討會,有效提升了定南在保險行業的知名度。
搭起了政策平臺框架,就該在“真金白銀”上有作為。定南2萬多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占20%,近2000人患有慢性病或者大病,大病保險是解決因病致貧、返貧的有效途徑。于是,通過聯合保險金融機構,制定了縣農村貧困戶大病醫療補充保險實施方案,建立了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除此之外,還在全國首創互聯網公益保險模式,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募捐大病兒童救助保險資金,為全縣群眾免費投保了自然災害公眾責任保險,為特困參保農戶提供累計達200萬元的修繕危舊房資金,為定南1.35萬特困人群免費提供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把錢真正用在老百姓需要的地方、用在關乎百姓生活質量和“獲得感”的地方,社會保險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
扶貧是基礎,發展產業是關鍵。作為與廣東毗鄰的邊際縣,定南有實現“彎道超車”的優勢,要充分發揮保險經濟助推器的功能,為產業發展挖掘“富礦”。為定南3.9萬農戶贈送政策性農房保險,為1.4萬畝水稻、40萬頭生豬安上了“保險鎖”,協助贛州市推動“險資入贛南”“支持中小微企業”等工作……給經濟發展、產業成長裝上“保險箱”,政府不僅有了底氣,老百姓更踏實。
小縣也能大作為。當離別時,看到蓬勃發展的定南,真切感受到什么是由蓄勢到成勢的上升。這里有濃厚的紅色情懷、樸實的鄉親群眾、真誠做事的干部,只要肯付出,就能收獲來自“老表”由衷感謝的果實。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經濟發展 政策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