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現實主義始終是“奧斯卡獎”的關注點
第88屆“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于美國西部時間2月28日晚落下帷幕。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本年度的評選結果帶來的最大新聞,恐怕是“千年陪跑”的“小李子”(演員李奧納多?迪卡普里奧)終于憑借自己在《荒野獵人》中的出色表演而斬獲最佳男主角獎。但作為全美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最為引人注目的電影藝術獎,“奧斯卡”顯然應當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思考。
從提名和評選結果看,本屆“奧斯卡獎”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在評選標準上全面回歸現實主義。與去年的《鳥人》、《布達佩斯大飯店》等多部帶有荒誕色彩或追求戲劇效果的代表性影片相比,今年獲提名的幾部作品均對社會現實有更為深切,也更具批判性的觀照。其中,同時獲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兩項大獎的《聚焦》,該影片根據2003年《波士頓環球報》記者揭露天主教會性侵兒童丑聞事件,該事件在當年轟動一時,導致天主教會在全美范圍內的嚴重形象危機。在2015年美國主流影評界,該片獲得極高聲譽,著名影評人Justin Chang盛贊其為“對性侵事件的一份既引人入勝、又高度克制的忠實記錄”。而另一部最佳影片提名并獲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大空頭》,則源自2007-2008年間環球金融危機時期的真實故事,令經歷過那場經濟泡沫的觀眾心有戚戚,其對金融危機中人的心態和生活細節的精致刻畫贏得了廣泛好評,《紐約時報》稱贊其為“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最為有力的電影呈現”。
最佳外語片方面,五部影片分別來自匈牙利、哥倫比亞、法國、約旦和丹麥。從題材上看,仍以關注第三世界國家人們的精神狀態為主,其中有三部與阿拉伯社會有關。最終獲獎的,是匈牙利影片《索爾之子》,該片以“二戰”期間德國奧斯維辛集中營為故事的主要背景,挖掘殘忍現實中的柔軟人性,符合“奧斯卡獎”對外語片一貫的遴選標準。
本屆“奧斯卡獎”唯一一部帶有鮮明技術主義色彩的影片《瘋狂的麥克斯:狂暴之路》是一部驚悚科幻動作片,同時也是賣座影片“瘋狂的麥克斯”系列的第四部。該片囊括了絕大多數與制作技術和視覺效果有關的獎項,包括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與發型設計、最佳剪輯等六項。但毫無疑問,本屆“奧斯卡獎”最大的贏家,始終是成本及票房均不高,但在評論界廣受贊譽的現實主義作品《聚焦》和《大空頭》。
與歐洲的三個頂尖電影節相比,美國“奧斯卡獎”的評選標準雖不斷發生著變化,卻始終青睞那些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現實有深刻關注的作品。“奧斯卡獎”的現實主義評價體系與戛納、柏林和威尼斯等歐洲電影節的紀實美學傳統既有關聯又有區別,折射出美國社會主流文化趣味中的實用主義面向。所以,透過本屆“奧斯卡獎”的代表性獲獎影片,我們或可窺見美國社會主流文化和審美趨勢中的某些深層邏輯。
(作者為文化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奧斯卡獎 現實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