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資本玩電影,誠信是不能突破的底線
“黃金座位”空空,“垃圾座位”滿滿
“朝陽群眾”又出動了,他們發現,看《葉問3》的觀眾都愛坐第一排!可大家都知道,第一排的觀影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葉問3》在中國內地上映短短三天,近5億元的票房怒刷存在感,也引發“朝陽群眾”的強烈關注。3月5日下午,有群眾貼出美嘉歡樂影城(三里屯店)多個場次《葉問3》的出票情況,齊刷刷的第一排被買空。同一時間,第二天3月6日該影城多個場次的《葉問3》出票情況如出一轍,中間的“黃金座位”沒售出,前排后排都滿座。先買走第一排的“垃圾座位”,被視作典型的刷票房行跡。
3月6日凌晨1時,又有群眾在微博貼出一張武漢中影國際影城(光谷天河店)的實時售票圖,圖中顯示,該影城在0時56分開始,每隔10分鐘排映一場《葉問3》,票價高達203元。被曝光的有虛假排片的涉事影院不止一家。
“我不知道這5個億的票房里有多少水分。照理說,《葉問3》 在香港票房也達到6000萬元,幾乎是香港地區排得上號的賣座片了,但當地對此片的影評甚少,這很奇怪。”業內人士娜娜(化名)告訴記者,她是拿著贈票去看的,一同觀影的幾乎都是贈票觀眾,放映廳上座情況稀稀拉拉。
事實上,從《捉妖記》《港囧》到《美人魚》,隨著國內電影票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屢創新高,幾乎每一部高票房大片都會露出足以被質疑“刷票房”的蛛絲馬跡,電影產業中的“金融煉金術”也日益浮出水面。有的造假欺瞞市場的手段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金融方式運作,不能缺失底線思維
娜娜透露,當熱錢涌入電影圈,票房數字變得愈加華麗似乎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比如說,首日票房是一定要沖的,因為這會影響到影片在市場上的影響力及口碑;再比如,大量賣9.9元的低價票,這個價格片方是賺不到錢的,但對于沖票房效果很不錯,因而能看到很多電影效仿這一做法。
談到《葉問3》,娜娜認為,該片受到熱議和其從籌備到上映始終與資本緊密結合有關。由于其背后的上海快鹿在發行上也采取了不同以往的“互聯網金融”方式,也就是說,絕不是簡單的和《港囧》《捉妖記》等類似的“刷票房”質疑,《葉問3》的資本運作顯然走得更為怪異,偏離了文經結合推動電影業健康發展的正確道路。
片方對影片全周期的金融“運作”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議論,娜娜從發行渠道了解到,影片上映前,其就與全國的1000個影廳達成合作,買斷一個月的票房,每個廳的成本在20萬—30萬元之間,單以這筆開銷算,就高達3億元。
投入那么多,片方如何盈利?顯然片方的賬本不是這么算的,票房高,股價才能高,這或許才是醉翁之意的真正所在。娜娜對《葉問3》的制作水準評價不差,但她認為,片方這種極端的運營方式可能反而會傷害影片本身,“電影畢竟是藝術產品而非金融產品”。
票房與上市公司市值,耐人尋味
和其他高票房影片與不少上市公司捆綁一樣,上海快鹿相關的上市公司也早已滲透票房權益。掛在快鹿官網上的新聞稿這樣表述:“上海快鹿投資集團目前是港股上市公司十方控股、A股上市公司神開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公告顯示,目前十方控股已向上海合禾影視收購《葉問3》中國大陸票房凈收入的55%。神開股份也公告稱成立《葉問3》電影票房收益權投資基金,并將通過該片未來票房收益分配獲取投資利潤。”
上市公司與票房直接產生關聯,不難聯想,片方的如意算盤應是高票房帶來的股價刺激。在A股市場上,影視“三劍客”——華誼兄弟、光線傳媒和萬達院線嘗過不少甜頭。最近的《港囧》一片也是多贏的案例,在由徐崢和寧浩導演的《港囧》上映前期,兩人分別以1.75億港元的價格獲得21控股擴大股本后的各19%股份,隨著 《港囧》票房大賣,為21控股股價帶來飚漲。但也有反例,馮小剛《1942》的票房慘敗,當時也打擊了華誼兄弟的股價。所以,票房好成績,是相關上市公司拉升股價的絕對好題材。相對炒作股價的暴利,自掏腰包刷票房那還是十分劃得來的事情。
頗耐人尋味的是,上海快鹿是在去年9月和今年2月先后成為神開股份、十方控股的實際控制人,時間點上與影片的拍攝制作節奏“神同步”。昨天收盤,神開股份下跌1.36%報15.28元,以3月開盤價13.61元計算,神開股份這幾個交易日上漲超過12%;十方控股的走勢更是妖異,3月以3.21港元開盤,連跌幾日,上周五暴力拉升22.03%,而昨天暴跌17.5%報2.97港元。券商分析師提醒,看著票房選股還得謹慎再謹慎。
作為影視行業從業者,娜娜在看到中國電影票房節節突破的時候一點都高興不起來:“這種玩法對電影行業殺傷力很大,就像平衡的生態圈中出現‘外來物種’,這種對食物鏈的破壞可能是毀滅性的。”當更多從業者傾向于多花功夫在“金融煉金術”而不是修煉影片內功上時,國內電影產業的未來是否會被資本玩壞?(陸綺雯)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葉問3》票房 刷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