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莫紹萍:傳承年畫 義務授徒三十載
勾線、打底、描紅、開臉……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驗基地”重慶市梁平縣實驗小學的年畫作坊里,一位短發中年女教師正給孩子們繪聲繪色地介紹梁平年畫的創作過程。她,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梁平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梁平縣實驗小學副校長莫紹萍。
這些年,為了使梁平年畫后繼有人,莫紹萍辦起“梁平年畫創作班”,分文不收,還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錢來為貧困學生購買畫具。這一干,就是30年。
莫紹萍在指導孩子們創作年畫。
癡迷年畫,相繼創作、指導200多幅作品
1981年,莫紹萍成為梁平縣南正街小學(現實驗小學)的一名美術教師。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到屏錦、禮讓等梁平年畫發源地采風,近距離接觸到梁平木版年畫作品《四郎探母》《盜令出關》。年畫深邃的意境、古樸的畫風、豐富的層次感讓她如獲至寶;但另一方面,當地農民從堆滿雜物的閣樓翻出年畫的場景更讓她痛心。精湛的民間藝術面臨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何不運用自己所學,結合梁平年畫傳統工藝創新,將其發揚光大呢?
就這樣,莫紹萍成為梁平年畫研究與創作班首批學員,跟隨年畫研究專家學畫。莫紹萍說,沉醉于年畫中一點都不覺得累,白天上課,晚上畫到兩三點鐘,周末還去書店購買年畫的縮樣和畫本,反復琢磨研究。功夫不負有心人,1982年底,莫紹萍的第一幅年畫作品《春意正濃,展翅藍天》被《四川日報》刊用,她興奮得睡不著覺。
此后,莫紹萍對年畫更加癡迷,相繼創作、指導了《最美教師》《吉祥如意》等200多幅梁平年畫,得到專家、學者的廣泛認同,并發行180多萬張(冊)送到千家萬戶。
義務向小學生和鄉村美術教師教授年畫
為了使梁平年畫后繼有人,莫紹萍利用課外時間免費教學生學習年畫。年畫班多的時候有60多人,各個年齡段的學生都有,莫紹萍便進行分層分級培訓。
學畫的學生里有一些貧困學生,莫紹萍就從有限的工資中擠出錢為他們購買畫筆、紙張和顏料。“因為教孩子畫畫,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少了。”回憶起來,莫紹萍對自己的雙胞胎孩子滿是內疚。
2008年,莫紹萍又辦起了針對鄉村美術教師的“梁平年畫創作專修班”,義務授徒。雖然更累了,莫紹萍卻很欣慰:將鄉村美術教師培養起來,年畫的傳播隊伍又壯大了。
課程體系建設,提煉總結梁平少兒年畫的教學模式
在創作教學過程中,莫紹萍也在不斷探索著課程體系建設,主持并參與了“梁平年畫本土課程教學資源”的整理與開發,更設計了一套“視、聽、思、畫”結合的指導方法,提出年畫教學的三步曲:深入民間、走進年畫;激發興趣,喜愛年畫;勇于探索,創作年畫。
莫紹萍還將兒童畫與梁平年畫結合起來,提煉總結出一套梁平少兒年畫的教學模式。莫紹萍說,兒童畫因其稚拙、質樸、率真而具有特殊的美感,在此基礎上,梁平少兒年畫吸取梁平年畫的精髓,將水墨、水粉、油畫棒等繪畫材料運用到創作之中,同時吸收梁平竹簾、梁平藍印花布、石雕木刻的藝術風格。“在表現方式上也有創新,用筆代替刻刀,提高安全性,用吹塑板代替木板或紙板,提高操作性……”
如今,兒童年畫課已成為梁平小學美術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梁平實驗小學,有年畫興趣班、年畫作坊,孩子們的年畫作品已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
讓莫紹萍最得意的是,她指導學生創作的6幅年畫已入編全國統編中小學美術教材,她說:“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學習梁平年畫,將梁平年畫發揚光大,這是我的心愿。”
記者手記
采訪過程中,記者不時被莫紹萍對梁平年畫的“癡心”感動。感動之余,有些問題值得思考。非遺傳承保護固然需要“莫紹萍們”的癡心與堅守,但不能僅僅如此。
非遺屬于全民,全民共享還需全民盡責。政府也要建立保護機制,比如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扶持非遺傳承人,建立傳承實驗基地等,保護人們參與非遺傳承保護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莫紹萍 傳承年畫 梁平木版年畫 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