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求最大公約數 聚發展正能量
發揚民主,匯聚改革正能量
2014年1月9日的雙周協商座談會,主題是“核電和清潔能源發展”。中國要不要大力發展核電?這個問題社會各界眾說紛紜。
座談會上,與會者也分為兩派。“挺核派”認為,核電是清潔能源,在霧霾日益嚴重、能源結構調整迫在眉睫的情況下,中國應該更多使用清潔能源。“反核派”則認為,核電站技術上并不成熟,應該對其實行總量控制。幾位委員和專家針鋒相對,你來我往,上演了一幕精彩的觀點交鋒。
參加這次座談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公司董事長王計回憶說,爭到激烈處,主持會議的同志笑著維持秩序,“我們是只交鋒,不爭吵”。
這樣的場面在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并不鮮見。由于每次會議時間有限,參會人員都踴躍爭先發聲,還可以隨時插話、提出質疑,經常會因具體觀點不同而爭論起來,但最終增進了共識,推動了問題的解決。
提倡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開展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勵尖銳而不極端的批評——這正是雙周協商座談會始終堅持的民主態度。
為了就一個議題充分協商,座談會的組織者在邀請參會人員時也頗費心思:必須是相關領域的代表人物,或是有研究有發言權的,既安排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也注意邀請一些觀點對立、有代表性的專家參加。
不同立場、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代表經過面對面溝通協商、交流交鋒,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造成的認識上的偏差甚至誤解,增進了共識,提出的意見建議更有針對性,提高了協商議政的實效。
雙周協商座談會從一開始就定下了這樣一條原則:“堅持廣開言路、求同存異、民主協商、集思廣益,鼓勵各界別委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充分發表意見和建議。”
這條原則被正式寫入了雙周協商座談會工作辦法,在迄今為止的40多次會議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執行。參加過雙周會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在這個會上如果講空話套話,通常會被“毫不留情”地打斷,發言都是直奔主題,反映真實情況,直接提出批評和建議,會上全是實打實的“干貨”,感覺很“過癮”。
比如,在以“化解過剩產能”為主題的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李毅中就直言不諱:“化解過剩產能雖然經過了很多努力,坦率地講,成效并不顯著。”“對于產能絕對過剩的行業,再好的項目也不能再上了。”
在就“轉基因農產品的機遇和風險”進行討論時,全國政協常委武維華提出意見:“如果政府部門在管理工作上總是‘慢半拍’,經常是在媒體不一定準確的‘曝光’之后再被動跟進,無疑會加劇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質疑和認識上的混亂。”
在最近舉行的“《快遞條例》的制定”雙周協商座談會上,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負責人坦率說出自己的擔憂:“安全的主要責任被放在快遞公司,這讓我們壓力很大,我認為這會妨礙整個快遞行業的發展。”
既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最終通過“商量”把所有人擰成一股繩。
更為重要的是,按一年20次左右雙周協商座談會計算,每年就給近400位全國政協委員提供了反映情況、提出意見、與政協領導面對面交流的平臺和機會。一屆政協5年下來,絕大多數委員都將有機會參與其中。每位委員也不是一個人“戰斗”,他的身后是所聯系的界別群眾。
因此,在雙周協商座談會的平臺上,真正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
雙周協商座談會的生動實踐,拓展了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廣度和深度,展現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強大生命力,也必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更多正能量。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 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