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網售年貨莫忽悠
互聯網不是一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如果簡單地以為“+”了互聯網,就有了核心競爭力,就能用促銷、用廣告贏得消費者,無疑是舍本逐末,最終會適得其反
前不久,朋友小李在網上訂購了一款年貨禮包。網頁上寫得很清楚,這款“超值大禮包”集合了堅果、紅酒、橄欖油等多種商品,總價1000多元,促銷價只要800多元。收到貨后,小李分別查詢了價格,發現幾種商品加起來的原價,也不過600多元。本想著買個實惠,卻被算計了一把。
歲末年關,不少消費者都忙著置辦年貨。相比以前逛市場,很多人選擇了更加時尚的購物方式——上網買年貨。一家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年貨消費額大約超過300億元,其中網上購買年貨比例已經從2010年的56.2%上升到2015年的超過70%。看來,上網辦年貨,還真挺流行。各大電商在做大做好“年貨經濟”上也不遺余力,“年貨節”的架勢看起來不輸“雙11”“雙12”。
對于消費者來說,網上購置年貨好處不少:不需拎著大包小包擠公交,更方便;同時,“零食1元秒”、“買1送1”、“滿99減50”等促銷活動也帶來實惠。本來是好事,卻因為一些商家的“小聰明”,讓許多消費者打了退堂鼓。網購年貨時,只要一不小心就會掉“坑”里:一大盒特色農產品,拆完包裝后沒剩多少;陽澄湖大閘蟹包裝上寫著1600克,自己稱重卻發現只有1200克;買回的山核桃,保質期到1月20日,收貨當天已經是1月19日;想退貨,商家卻說購物協議中有“不予退貨”的規定……
在旅游、零售、洗衣、餐飲等領域,眾多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得風生水起。然而,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一些無良商家把互聯網用歪了,借機欺騙消費者。這種現象,不單是網購年貨中存在。有媒體報道,消費者在某互聯網旅游公司花9000元訂的頭等艙機票,結果成了公務艙;百度將貼吧管理權賣給假專家、假醫院,欺騙患病吧友……
互聯網是什么?說白了是工具。互聯網不是一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也不是說只要有了互聯網,就有了核心競爭力。如果把互聯網用偏了,“用戶至上”的互聯網思維也就徒剩口號,最終會適得其反。如果商家簡單地以為“+”了互聯網,就能用促銷、用廣告贏得消費者,無疑是舍本逐末,只能換回一個“瞎忽悠”的差評。
年貨市場很熱鬧,那些試圖借著熱鬧渾水摸魚撈一把的網絡商家,恐怕打錯了算盤。在任何時候,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消費需求,才是拓展市場吸引消費的關鍵。找準消費者的痛點,把互聯網這個好工具用對地方,才能讓貨品賣得順暢,讓消費者買得爽快。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網售年貨 網購年貨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