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別讓“現代交流癥”架空了真實生活
打十個百個電話,也比不上陪父母吃頓飯;群里聊得再熟,也比不上見面一次握手或一個擁抱……有一種現象,叫“現代交流癥”。有讀者歸納了“現代交流癥”的一大表現是:“朋友圈里大家情意綿綿,現實生活中卻很少相見”;“和老婆睡同一張床,經常在她微信里留言晚安”;“參加家里長輩壽宴,忙著拍照發微信點贊”……(1月13日《現代金報》)
網友對于“現代交流癥”的總結歸納,概括了當下國人在現實之中進行社交的一些問題。不過,筆者還要再加上一條,就是即便是陪父母吃飯、現實生活中經常與朋友約餐、大家經常K歌,也不過是大家聚在一起玩手機——換個地方玩手機,要到更多地方的免費WIFI,從來都是一件很流行的事,不是嗎?
早在2013年,某網站就針對全國28個城市白領日均玩手機時間進行了排行,北京位列第一,西安則以日均玩手機6.15小時位列第2位,上海以5.45個小時位列第三。在這份排行榜中,絕大部分城市市民玩手機的時間超過3小時。兩年多時間過去了,國人在手機屏幕上占有的時間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毫無疑問,手機成為了每一個人的“最親密朋友”,其親密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父子關系與夫妻關系。
早上睜開眼第一件事是看手機,上廁所一定要手機和廁紙構成“標配”,晚上睡覺之前要玩手機,躺在被窩里也要玩手機,吃飯時要時不時曬一曬美食,聚會時要曬一曬親情友情,即便是什么事也沒有做,也會在百無聊賴中打開手機鎖屏然后再鎖上屏幕。手機就是這樣強勢地綁架了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侵蝕著我們的親情和友情,也正在一步又一步地把真實世界架空。
手機本為工具。手機的存在之于生活的便捷尤其是信息的獵取,給人類帶來了不用言說的便利。由此,我們必須感謝這個時代里那些在電子產品和智能手機研發上下了苦功夫的制造商們。閱讀、游戲、社交,都完全可以通過手機來完成。可是當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全,就會越容易形成一個悖論——到底人類是主人,還是手機是主人?究竟是我們在玩手機,還是手機在玩我們?而可以肯定的是,一旦手機的工具屬性越來越強,手機作為人的附屬工具地位就一定會上升,甚至會越俎代庖。
“人生而是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人和手機的關系,盧梭的這句名言非常適用。同時,更多的活在社交軟件之中的我們,確確實實是已經病了。曬朋友圈必須要用美圖,證明了現實之中的自卑與心虛;把美食、旅游圖片曬出來,表明我們更加注重物質本身。同時,我們更愿意生活在別人的點贊中,告訴別人生活在朋友圈里的我們是多么的美好和幸福……然而,真實的生活卻未必如此。生活從來都是冷暖自知,朋友圈里的幸福瞬間永遠無法詮釋每個個體在生活中的遭遇與心境。
虛擬的終歸虛擬,現實的終歸現實。可是,更可怕的是,我們知道我們患上了“手機依賴癥”和“現代交流癥”,我們也知道自己已經成為了手機的奴隸,但我們卻幾乎沒有辦法去掙脫手機和網絡對我們的控制,正如我寫完了此篇文章仍然想通過朋友圈去分享,并時時想看一看有沒有人瀏覽和點贊。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現代交流癥” 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