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增加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 健全惠及城鄉的家庭服務體系
全國政協"促進家庭服務業發展"雙周協商座談會發言摘登
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參事、北京市原衛生局副局長鄧小虹:推行育齡夫婦間斷就業靈活就業
目前,我國實行生育年齡夫婦間斷就業、靈活就業已有一定政策和制度基礎:一、1994年我國建立企業職工生育保險。根據人力社保部門發布的數據,到2014年我國生育保險基金覆蓋1.7億人,當年基金收入446億元,支出368億元,累計結余593億元,可以充分利用這筆基金。二、根據2012年國務院頒布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女職工生育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凡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未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標準由用人單位支付,這保障了產假期間女職工收入。三是我國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險制度,推行人事制度改革,落實合同聘任制已經具備基礎。為此,建議:
一是由人力社保部門研究擴大生育保險基金覆蓋面,提高生育津貼的有效利用;盡快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出臺鼓勵實行間斷就業、靈活就業的管理辦法。
二是由商務部門牽頭研究制定舉辦家庭托兒所的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解決托兒所嚴重不足、3歲以下兒童照料困難的問題。
三是由稅務部門學習借鑒國外經驗,對雇用孕婦或撫養3歲以下子女采取靈活就業職工的企業,研究實行減稅等優惠政策。
家政員多為農民工、下崗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其自身維權意識和能力都不強,主要表現在: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就業穩定性差;工資水平標準不一,缺乏可持續增長及支付保障;社會保險覆蓋率低;部分工作風險高,缺乏職業健康和職業安全標準保護。為此,建議:
一、 完善法規政策,促進行業規范有序發展。制定家政服務業發展規劃,促其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抓緊制定符合家政行業用工特點的勞動法律法規;制定適合家政服務特點的行業標準和指導性規范。
二、 大力推行員工制家政企業模式。通過稅收優惠、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扶持員工制家政企業發展。此外,通過政策扶持,推動中介制企業向勞務派遣型企業和員工制企業轉型。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定期公布區域性家政服務工資指導價位,推動家政員同工同酬和工資增長的可持續性。
三、 加強政府監督,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明確家政員收入中應包含的標準社會保險繳費基數,解決社保繳納源頭困難;加強對員工制家政企業社保繳納情況的督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非員工制家政員靈活就業參保率;開發針對家政員職業的新型商業保險;對家政企業及家政員社保繳費在既定政策基礎上酌情給予一定補貼。
四、 加快職業化進程,提高家政員能力素質。推動家政服務職業化,加強職業道德素養建設;完善家政服務培訓、教育體系,合理調整職教培訓市場準入門檻,支持有條件的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開設家庭服務專業,拓展家政職業就業和發展渠道。
五、 強化部門協作,建立多渠道維權機制,切實發揮聯席會議制度在保障家政員合法權益中的統籌協調作用。政府部門應將勞動合同、勞動報酬、社會保險等簽訂情況納入監管范疇,行業協會應在行業自律、誠信教育、人才培訓等方面主動作為。工會、婦聯等組織,應加大對家政員的法律援助和服務力度,幫助家政員提高法律意識和能力。
近年來,甘肅家政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在促進就業創業、推動扶貧攻堅等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隴原妹”巾幗家政勞務品牌注冊以來,每年向省內外家政服務市場輸轉20萬人。甘肅起初通過實施“貧困地區婦女勞務輸出”項目,婦聯與扶貧辦、家政培訓學校聯手合作,向京城輸送家政服務人員。后來這種模式慢慢推廣到其他東部省區,現在基本形成規模化、組織化輸轉格局。但是,從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家政服務輸轉水平提升、信息服務對稱三個層面來看,現有家政服務輸轉機制、模式還有不少差距和完善的空間。為此,建議:
一、 從國家層面對西部貧困地區輸轉家政服務提供政策支持。將貧困地區家政服務輸轉納入國家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和相關舉措,擴大家政企業稅收優惠覆蓋面,實施家政服務培訓質量提升工程,在西部重點輸出地實施培訓、輸轉示范基地建設項目。
二、 健全、拓展教育培訓和輸轉機制。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的輸轉機制,積極構建以家政服務企業為主導、相關部門協作、監管服務的輸轉機制。
三、 建立便捷的信息對接溝通平臺。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建立輸出地與輸入地之間的信息交流平臺,準確對接、便捷服務。
近年來,家政服務已經向“平臺家政”和“跨界家政”兩大業態轉化和集中。為此,建議:
一、 平臺家政將成為主流,要積極鼓勵新技術的應用,助力家政行業向職業化管理發展。家政云平臺建設會逐步成為家政服務行業的主流。目前,中國家政網等家政網絡平臺已經在嘗試家政平臺運營模式,許多電子公司對全國家政公司免費提供管理軟件。新技術還表現在服務設備上,一些家政企業將應用新型服務設備,增加服務的技術含量,提高服務技術水平,增加客戶的新體驗。例如,杭州一家科技公司開發的聰明嬰兒床墊的應用,隨時可以了解嬰兒的生理數據狀態。因此,建議政府通過稅收、財政等政策積極鼓勵這些新技術在家政服務行業的運用。
二、 跨界家政凸顯優勢,要大力培育新型技術公司,帶動家政行業轉型升級和標準化服務。做打車軟件的開始做“E”家潔,做殺毒軟件的開始做“阿姨幫”,做影視的開始做“保姆驛站”,做房產的開始做“58同城家政”等等。這些原來不是從事家政行業的人,憑借自身資源和優勢,跨界到家政行業,以新型技術公司的面貌示人。這些新型技術公司能夠成為家政行業新軍,為我們拓寬了思路。因此,政府管理部門應主動了解行業新趨勢,鼓勵這些新型技術公司帶動整個家政行業的轉型升級和標準化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中央婦女工作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兼)高美琴:規范產后母嬰康復護理機構
在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背景下,產后母嬰康復護理機構,我們俗稱月子會所,將會迎來更大的市場,社會效應也會十分明顯。
但目前月子會所這個新興的服務業,除了缺少法律、政府監管、準入門檻和市場定價標準外,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職業化、專業化和信息化不足;二是月子會所的專業服務還不能惠及更多母嬰。為此,建議通過立法把產后母嬰康復機構納入醫療機構的管理,依法進行監管。
一、 提高行業的專業化、職業化和信息化水平。著手建立產后母嬰康復護理專業,并形成中專、職校一直到大學及研究生的教育體系。一些地方在這些方面做了嘗試。提高專業化方面,上海開放大學探索招收家政大專學員,培養了9名專業月嫂,提升了專業化水平。提高職業化水平方面,甘肅省婦聯編輯了教材,選派專業師資,對未來的月嫂進行培訓,培訓后,使從業者掌握了職業道德、產婦健康指導和護理、新生嬰兒日常護理、常見疾病預防等職業知識。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上海市婦聯幫助建立的“回家么”等社區網絡平臺,提供母嬰護理對接家庭服務,實現政府、企業、居民三贏。
二、 鼓勵月子會所功能下移,盡可能普及專業月子照護服務。鑒定月子會所等級和收費標準,并在網上公示,便于需求方選擇,也有利于降低提供方宣傳營銷的費用;各地婦幼保健中心等部門應采取政府采購等措施,扶持有實力的護理機構功能下移,到社區進行母嬰護理輔導,普及科學做坐月子的知識,指導做好產后的保健;鼓勵月子會所按照員工制吸納專業月嫂,并安排到居民家中提供服務。
我來自香港,香港沒有家政服務業,但有家務助理行業。家務助理主要由外籍家庭傭工(簡稱外傭)和本地非留宿家務助理(簡稱本地工人)構成。香港家務助理行業的發展過程有幾點啟示:
一、 香港無論外傭還是本地的家務助理,都與雇主要簽訂《雇傭合約》,政府提供詳盡的標準文本,對雙方的義務與權利都作出明確規定,這種重合約的精神,值得學習與借鑒。
二、 非法勞工問題,建議加強守法教育,采取必要措施,杜絕非法勞工的滋生蔓延。
三、 香港家庭過去依賴外傭,令護老及托兒的公共與商業服務沒能得到正常發展。這個教訓極為深刻。所以,在規劃家政產業時,應規劃好未來的產業布局。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促進家庭服務業發展 雙周協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