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送錢求及格,學生的恥感呢
年輕學子應當自覺抵制社會陋習,但實際上一些大學生已將這些陋習或潛規則帶入校園生活,并成為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方式、立身社會的生存法則,這才是真正可怕的。
12月8日,“大連交通大學唐老師致所有學生的一封信”在網上流傳,信是通過投影儀放出的。信中稱,教《軟件工程實踐》課的唐老師接到一名女學生的電話,對方請求他接受錢款以便讓其及格,在接到電話的那一刻唐老師無比憤怒。在信中,唐老師怒斥學生不要拿錢踐踏他的尊嚴。
唐老師在信中表達著他的憤怒,圍觀者從這憤怒中感受著一絲欣慰,欣慰于唐老師恪守了為師者的底線。“我有我的原則,你把錢甩給我,你把我當什么了”?恪守為師之道,怒斥學生混亂的是非觀,不該是唐老師一個人的原則。說白了,這是為師者的底線,也是做人的底線。
更值得探討的是,這名學生“送錢求及格”的底氣從何而來。這些年,高校的學風問題一直是輿論場里的熱門話題。高校學風好壞,從大學課堂日新月異的“點名術”便可窺見一斑。從雷達點名、拍照簽到到電腦搖號、掃碼上課,課堂“點名術”更新換代,只為保證學生的出勤率。大學里,學生逃課的情況較為普遍,而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老師的“拴”與學生的“逃”不斷博弈,這其中固然有課程設置不合理、老師講課枯燥無味等因素,但學生的個人選擇恐怕是更為主觀的因素。對于那些對各種門類、各種氣質、各種層次的信息都有天然的好奇和敏感的人來說,大概是舍不得逃課的,因為他們有求知的欲望。
可是,求知欲似乎已成很多高校學子的奢侈品,“不求高分但求及格”的散漫學風在不少高校存在。很難相信,“送錢求及格”的學生,是學習刻苦的學生。若進一步剖析“不求高分但求及格”的心理動因,恐怕又與我們長期浸染的教育環境有關。中學時埋頭苦讀廢寢忘食,多半是為了考上大學,至于考上大學之后要干什么,很少有學生會認真考慮。有時候甚至連老師都會說,“堅持堅持,等上了大學你們就可以輕松了”。所以,很多學生從踏進大學的那一刻起,便真的放松了。再加上長期以來形成的“嚴進寬出”模式,進一步放縱了學生。
平時混日子,考試搞突擊,60分萬歲,真掛科了就千方百計求老師放一條生路,這在高校應當并不鮮見。唐老師信中“送錢求及格”的刺眼之處在于,學生對“送錢”這種舉動毫無恥感,“用錢擺平一切”的畸形價值觀似已形成。按說,年輕學子應當自覺抵制社會陋習,但實際上一些大學生已將這些陋習或潛規則帶入校園生活,并成為自己與他人的交往方式、立身社會的生存法則,這才是真正可怕的。
盡管說,“送錢求及格”的背后,需要“補課”的不僅僅是學生個人,但無論如何,我們都沒必要為一個自覺沾染不良習性的學生開脫。從這個角度看,唐老師的怒斥,不失為一次及時的棒喝。 □陳方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送錢求及格 大學生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