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醫院里的“人情味”是什么味
最近,廈門衛生系統組織了一項活動,評選“最具人情味”的醫院、臨床科室和醫務工作者。據記者了解,主辦方是希望借此“弘揚正能量,樹立典型,引導廣大醫護人員更加自覺地做有人情味的醫者,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顯然,在當前醫患關系仍相當敏感、緊張的前提下,把人情味納入對醫療服務的評價之中,不無“點醒”之功。
“人情味”雖然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語,但其語意往往并不明朗,基本屬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某種感受。因此,“最具人情味”的醫者到底該由哪些素質和條件組成,并非三言兩語能說清。但在現實中,對于醫患雙方來說,人情味的存在與否,又總能帶來強烈的直觀感受,甚至因此左右醫患關系走向。
記者曾經聽到這樣一個例子:一位醫生在冬天為患者聽診前,會提前用手把聽診器捂熱,這樣就不會讓患者因為冰涼的聽診器而感到不適。這樣的細節,無疑是充滿人情味的溫暖之舉,這樣的醫生自然能收獲患者更多的信任與感激。反之,醫生的一個冷眼、一次呵斥甚至一個不耐煩的表情,都有可能挫傷醫患信任,并放大求醫問藥者心目中的不良感受。一位患者曾經向記者抱怨說,現在要讓醫生留個電話太難了,他們總是“像防賊一樣防患者”。類似的尷尬,并非偶然。
醫患之間是一種非常特殊和微妙的供求關系,人情味或許正能夠勾勒這種特殊和微妙:在焦慮不安的病人和忙碌不堪的醫生之間,在通宵排隊掛號和三五分鐘問診的落差之中,在知情權常常嚴重不對稱的雙方之間,這樣的溝通過程如果純粹是基于醫學知識上的冷冰冰的接觸,患者在身體的病痛之外無疑會增加“虐心”之感。可以說,在看病難、看病貴的大背景下,人情味的稀薄對醫患矛盾就如同火上澆油的刺激。
“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常將人病如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重溫這些經典的涉醫名言,依然能讓人感受到醫者仁心的崇高與溫暖。尊重生命、尊重人,這正是醫院里人情味的精神根源。一味地追求高樓廣廈和高新設備;一味地強調經濟創收;重學歷頭銜輕醫風醫德;重流程管理輕人文關懷……如果醫護人員置身于這樣的發展風向和執業環境中,人情味自然成了稀罕物,醫患關系的改善也就“壓力山大”。
對當前的醫療環境和醫患關系,“吐槽”和抱怨很容易,一點一滴、寸功寸進地去做很難。評選“最具人情味”醫院的活動,評選本身并非目的所在,倡導醫患之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氛圍才更有現實意義。如果有一天醫院和醫護人員都把清朗而溫馨的人情味當作自己的金字招牌,我們就能迎來醫患關系的春天。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醫院“人情味” 醫療環境 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