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南水北調一期工程水價算不清如何確定 全國政協委員:與利益相關者充分協商
第二個核心問題同樣棘手:公益性是否體現在工程完工后的資產折舊中?如考慮,亦即在工程端采取市場化成本定價,則到京津等核心受水區時,雖當地水價已調整了十余年,但口門水價很可能仍將高于當地現行水價。
中央及地方政府都將面臨選擇:若不補貼,用水端在常規情況下棄用調水,南水北調維穩北方地下水及生態的初衷難以實現;若補貼,則有可能出現“大調水、大浪費”局面。
面對凡此種種,南水北調一期兩線調水最終如何定價,將是判斷這一工程真實性質的最佳標準。
非計劃籌資
因大量財政資金被投入1998年洪災后的重建過程,政府財力有限,通過收水費籌措部分工程資金并大量向銀行貸款,是南水北調工程在初始階段就定下的原則。
這也意味著,跟以往水利工程相比,南水北調工程運營對水價的重視程度要更高。
據2002年12月由國務院批復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工程計劃投資5000億元,建設50年。其中,東中線一期工程1240億元,分別是東線320億元、中線920億元。
工程的三條籌資渠道為:一、中央財政資金248億元,占20%;二、地方籌集南水北調基金434億元,占35%;三、銀行貸款558億元,占45%。
按規劃,中央財政資金主要靠中央財政預算及國債。因當時預算中對水利建設的總投資僅為400億元,故資金籌措重點是靈活的預算外國債資金。
2004年時,國務院又正式批準成立南水北調基金,并要求受水省市按調水量承擔基金征繳費。
剩余約一半資金缺口只能向銀行貸款。因利息被國家調控下降15%、銀行資金有限且不愿擔風險,最終采取銀團貸款模式。同樣在2004年,由國開行企業局牽頭、九家銀行組成的銀團,協議向工程貸款558億元。
但這一籌資框架并未實施到底。受國家補償政策變更、工程量增加、物價上漲及利息等因素影響,到2005年東中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完成時,建設資金總量比總體規劃翻了一番,達到2546億元。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水價 工程 南水北調 調水 成本 全國政協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