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心臟支架手術:被神化,還是被妖魔化?
隨著醫學的進步,人們認識到支架技術并不完美,有其無法突破的局限性,它并不能根治冠心病,它只能保持血管的血流通暢,但是由于人體血管的修復機制等諸 多原因,支架植入后存在再狹窄、血栓形成等問題,這些都是無法回避的事實,支架技術不斷改進的方向也正是這些。
與丁亞輝一樣,很多心內科醫生都認為除了經濟利益的驅使,使得心臟支架被過度使用,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是技術的時代局限性而導致的。因此,他們認 為,“以現在的治療理念去評價過去的治療實際是不公平的,畢竟醫學是在進步,就像不能用高鐵的先進性證明蒸汽機車是多么的幼稚。”
走出質疑還需規范的行業標準和監管
盡管隨著科技的普及,心臟支架開始走下神壇,“神化”的外衣被剝離,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客觀地認識心臟支架的正面和負面作用。然而,讓很多心內科醫生苦惱的是,到底什么時候心臟支架才能走出質疑,讓一些欺騙性極高的論調遁形。
走下神壇的心臟支架,又將如何走出質疑?(圖片來源網絡)
“2007年美國的數據顯示最便宜的裸金屬支架,再狹窄率相對較高,需要800美元,這只是裸架的價錢,加上高額的手術費費用遠遠超出中國。2012年 在美國做一個支架甚至可高達5萬美元的費用。”面對很多認為國外支架手術比國內便宜的說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予以澄清。
對于媒體報道中出現過的很多數據,丁亞輝也不是很認同,認為需要糾正,以免迷惑大眾。“我并不知道支架的出廠價格,但目前支架的終端價格肯定不是2、3 萬,浙江省國產支架的價格是9000元左右,進口在16000元左右。從我在美國時了解的情況看,美國植入支架的開銷是遠大于中國人的,他們更重視將醫療 成本放在人力成本上,而中國的治療成本大部分是材料成本。”
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醫生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讓更多的人用理性、客觀、科學的角度去認識它,知道心臟支架技術本身并非洪水猛獸,更不是缺德的和無用 的,它只是一種技術門檻較高、價格較貴的醫療技術,它還談不上完美,但能夠解決很多單純藥物治療無法解決的病例,提高大多數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
在保證客觀真實的信息得到傳播的同時,醫生們也認為,不斷完善規范的行業標準和監管體制,才是當前讓心臟支架走出質疑的關鍵。因為雖然我國冠脈支架治療起 步較早,但地區之間、醫療機構之間的發展很不均衡,尤其是早期的粗放型發展,缺乏統一規范的標準和行業監督,專家們認為這是當前心臟支架領域迫切需要解決 的問題,也是需要向國外借鑒的地方。
近年來,我國相關衛生管理部門也逐漸認識到規范的介入治療的重要性,一系列針對性的措施也開始出臺并且發揮作用,整個規范框架體系正在完善和搭建。
2008年起,衛生部印發了《心血管疾病介入診療技術管理規范》。規范規定,心血管介入醫生都需要在經過認證的介入培訓基地經過系統化的培訓,通過全國統一的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崗獨立從事心血管介入治療。
此外,國家還規范了對從事介入治療的醫院也進行考核和認證管理,不具備條件或不規范的醫院將沒有資格開展這類技術。同時,衛生部成立了一批介入質控中心 對各個介入中心的介入治療質量進行監管,并定期組織專家隊伍進行督導檢查,督促各個介入中心不斷走向規范。對于支架使用的合理性,督導檢查的專家也會進行 隨機抽查,提出整改意見,如有嚴重違反的情況,介入中心將會被取消相關介入診療的資質。
目前,我國也建立了專門的網站和數據庫用于介入治療病例的上報和統計,便于掌握各個介入中心和介入醫生的情況,有利于介入質量的監管。
“但相對歐美更加發達的介入診療信息收集體系來說,我國的介入診療管理信息化做得還顯得相對落后,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丁亞輝表示,目前我國介入診療 網絡上報的信息還相對簡單,很多數據仍停留在紙質記錄上,信息孤島現象還比較明顯,對介入質量的大規模監管還存在許多技術層面和政策層面的障礙。
與我國相比,在美國,目前已經有了“ACC-NCDR”這樣的綜合性全國注冊心血管數據儲存庫,是評價心導管室的“金指標”,它為各個醫院心導管室提 供介入數據的搜集統計分析服務,既可以用于質量控制,也有利于開展各項大規模的心血管介入臨床研究,有利于推動心血管介入水平的進步,而這需要政府、醫 院、第三方機構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支架 心臟 手術 介入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