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從脫貧到致富, 抓住產業“牛鼻子”
本報記者 范克龍
“我要好好學養蝦技術,脫了貧還要致富奔小康哩”
以產業扶貧為抓手 夯實農村產業基礎
7月7日,一場大雨過后,定遠縣西卅店鎮雙橋村小孫組村外的水田又上水了。68歲的孫長軍來到自家水田邊,提起一網沉甸甸的蝦籠,心里樂開了花。
“這一網能逮七八斤蝦。”孫老漢告訴記者,龍蝦上市旺季,他一天都能逮100多斤,銷售1000多元。前幾年,兒子車禍去世,孫老漢老兩口帶著兩個孫子艱難過活。這幾年,通過發展稻蝦共養,老孫不僅成功脫貧摘帽,還成了受人羨慕的“龍蝦大王”。
“2016年秋天,我開始養龍蝦。當時搞了三畝田試試,沒想到第二年就賣了七八千元,還沒耽誤收稻,下一年還不用下蝦苗了。”去年老孫將蝦稻田面積擴大到30畝,畝均純收入達三四千元。“現在兩個孩子在城里上寄宿學校,我們就在家里養蝦供養他們,今后還要好好學養蝦技術,脫了貧還要致富奔小康哩。”孫老漢干勁十足。看到老孫養蝦掙錢,小孫組的很多村民都跟著干。現在,全村1800多畝水田全部改成了蝦稻田,養殖戶達200多戶。
小孫組的故事只是定遠縣龍蝦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定遠縣位于江淮之間,河流池塘眾多,適合稻蝦共養。近年來,該縣在產業扶貧的實踐中,充分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群眾種養習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小龍蝦等特色產業。目前全縣蝦稻種養殖面積達到25萬畝,養殖企業達300多家,帶動農戶2萬多戶,其中貧困戶1000多戶。
脫貧致富,離不開產業振興。“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最大交集。”定遠縣扶貧開發局副局長周相國表示,定遠縣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加快農村產業發展,夯實農村產業基礎,帶動更多農民脫貧增收,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的基礎。
金寨縣果子園鄉原先并沒有果子,近幾年通過大力發展黃金梨等經果林扶貧產業,成了名副其實的“果子園”。
日前記者來到金寨縣果子園鄉黃金梨種植基地,看到漫山遍野的低矮梨樹上掛滿了雞蛋大小的梨子。“黃金梨經濟效益好,五六年就能進入盛果期,畝產可達六七千斤,凈利潤達3000多元。”該鄉鄉長葉甜告訴記者,目前全鄉黃金梨種植面積已達到5000多畝,經營主體12家,帶動100多戶農戶種植。
今年4月份,金寨縣成功摘帽,摘帽之后怎么干?產業興旺是關鍵。聚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果子園鄉著力加強農村產業培育。為促進黃金梨產業做大做強,該鄉出臺了黃金梨產業發展規劃,成立了行業協會,著力培育黃金梨“一鄉一業”,力爭在3-5年內黃金梨種植面積達10000畝。
“打算引進加工廠,把梨子制成梨酒、梨膏,增加附加值”
引進加工企業,補齊產業鏈短板
今年小龍蝦產量大增,但是定遠縣龍蝦協會會長曹永明心存隱憂。“去年行情好,畝均純收入4000多元,今年收益只有2000多元。”曹永明分析,一方面由于市場行情不好,另一方面是農戶養殖方式過于粗放,技術跟不上。“養殖龍蝦技術性強,要注意增氧,及時控制密度,養殖密度太大,蝦長不大,就賣不上價。”
在曹永明看來,當前農村養殖技術人員短缺,對農戶技術培訓跟不上,成為制約農村特色種養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養殖技術更新,養殖規模擴大,要加強農業技術人員培訓,提高農民種養水平。我們下一步將實行放養分離,留下一部分做繁育,剩下的蝦實行精細化養殖,養殖附加值更高的精品蝦。”
“庫蝦賣給商販不到2元一斤,再轉手賣到外地加工廠可以賣到六七塊錢。”在曹永明看來,目前隨著定遠縣稻蝦種養殖面積不斷擴大,急需引進加工企業,補齊產業鏈短板。
同樣為水果產業出路未雨綢繆的還有葉甜。“未來幾年,梨子陸續進入盛果期,數千萬斤的果子銷售是個問題。”葉甜告訴記者,為解決銷售問題,該鄉正積極籌劃引進深加工企業,前幾天他還到合肥對口幫扶單位皖維集團爭取項目資金。
“今年我們已經建成了庫容1000噸的冷庫,下一步打算引進一家加工廠,梨子可以加工成梨酒、梨膏,梨渣還可以加工成膳食纖維片,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同時依托果園建設生態酒莊,旅游觀光一體,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果園之鄉。”葉甜表示。
“本地缺少配套企業,一個模具壞了,還要發回常州維修”
補齊產業鏈,改造提升產業扶貧項目
7月7日,位于定遠縣蔣集鎮蔣崗村的匯豐包裝廠的扶貧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包裝、加工、注塑,生產線上一片繁忙。企業負責人熊傳平告訴記者,扶貧車間自3月份建成投產以來,產能很快達到飽和,日產6萬只包裝箱,吸納周邊村民260多人在此就業,其中貧困戶70多人。
曾經因病致貧的蔣崗村村民黃小紅以前在家務農,現在是生產線上的一名包裝工人。她指著窗外告訴記者:“從家門到廠門不到3分鐘,從廠門到孩子校門也不過5分鐘。工廠開到了家門口,打工顧家兩不誤,上下班不影響接送孩子上學。”
返鄉創業的熊傳平告訴記者,他之所以從常州回鄉辦廠,看重的是家鄉的人力成本優勢和區位優勢,還有良好的產業配套政策和營商環境。“村里擴建了扶貧車間,企業免去了重資產投入。同時,吸引貧困戶就業,還有一定的政策獎補。”熊傳平表示,未來他打算進一步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實現企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家鄉產業振興。
熊傳平坦言,回到家鄉發展,配套企業較少,產業鏈不健全,一定程度限制企業發展。“在常州,包裝行業上下游企業有上百家。現在缺少配套企業支撐,一個模具壞了,還要發回常州維修。未來希望引進更多配套企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
精準扶貧實施以來,我省大力實施產業、就業扶貧,一大批扶貧產業蓬勃發展。截至目前,我省“四帶一自”產業扶貧龍頭企業已達3870個,就業扶貧車間947個。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我省將實施好產業扶貧到村到戶提升項目,大力提高“四帶一自”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推進“一村一品”主導產業發展,抓好農業特色產業保險,謀劃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周相國建議,對現有的產業扶貧項目梳理分類,改造升級,補齊產業鏈,夯實農村產業基礎,建立健全農村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農民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發展成果。
關鍵詞:從脫貧到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