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帶著“瓷美人”奔富路
本報全媒體記者/熱依達
7月1日,在英吉沙縣15.5萬畝杏林里,黃燦燦的英吉沙杏掛滿枝頭,還有不到20天的時間,英吉沙杏就要成熟上市了。杏農阿卜杜哈力克·托合提和英吉沙縣3萬多名杏農一樣,期待著英吉沙杏能賣出好價錢。
今年35歲的阿卜杜哈力克家住烏恰鎮艾提木恰合熱村。“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有杏樹,以前我家有5畝杏林,林下套種玉米和小麥,不過杏子掙不了多少錢。”阿卜杜哈力克回憶。
一直以來英吉沙杏盛名在外,卻因怕碰撞、保鮮期短,成了嬌氣的“瓷美人”,導致運輸難、銷路窄。2014年,又碰上病蟲害,很多人開始棄種杏樹。“因為它嬌氣,所以我們很少賣鮮杏,都是制成杏干銷售,5畝的杏子我最多只能掙2000元。”阿卜杜哈力克說。
2017年12月,自治區召開特色林果業南疆工作推進會,啟動“百千萬培訓行動計劃”。兩個月后,又召開推進南疆特色林果產業提質增效、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動員會,重點布局南疆34個縣市,優先支持林果產業發展。
“從那時候開始,村里接二連三地來了好多林果專家,專門給我們進行技術培訓,告訴我們怎樣科學種植,防治病蟲害等。”阿卜杜哈力克說。
那時的他看到了希望,從村委會了解到,村里有15畝杏園棄種了,他想承包下來,“大家開始關注杏子,而且還有專家指導,我就想著杏子肯定能給我帶來不少收入。”阿卜杜哈力克說。就這樣,他家的杏園從5畝變成了20畝。
阿卜杜哈力克告訴記者,2018年對他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不僅種植的面積擴大了,他還和村里的其他4名杏農成立了合作社。“有了技術指導后品質就會有保障,我們就需要考慮銷路了。”
2018年,對于英吉沙杏來說也是一次華麗升級。那一年,在新疆果業集團、電商平臺、物流公司的通力合作下,那個曾經最遠只能運到喀什市的英吉沙杏,在氣調保鮮、冷鏈空運等先進技術的全程保障下,第一次走出了大漠、跨越了雪山,被端上千里之外的餐桌。
“把鮮杏賣到內地那可是我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實現了。以前杏子成熟了我們都是用桿子胡亂打下來,現在誰舍得,都是戴上手套輕輕摘下來。”阿卜杜哈力克笑著說。
2019年,阿卜杜哈力克靠著20畝杏林收入2萬元。他說,這不僅得益于科學管護提高了杏子的品質,還得益于銷售網絡的搭建。
近年來,自治區加大疆內收購網和疆外銷售網“兩張網”建設。各地政府、涉農企業、合作社都在利用多種途徑開拓銷售渠道。
“我們合作社從農戶手里收杏子,把品質最好的鮮杏包裝后賣給縣里的收購企業,他們再通過網絡賣到全國各地,剩下的我們會制成杏干包裝后拿到市場上賣。”阿卜杜哈力克說。目前有10名貧困村民在他的合作社里實現了就業。
現在,阿卜杜哈力克正在和合作社的成員們嘗試直播帶貨。“新鮮的事情都要嘗試一下,現在鮮杏的銷售不成問題,直播帶貨可以拉動我們杏干的銷售,我相信只要努力,杏子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收入。”阿卜杜哈力克說。
關鍵詞:帶著“瓷美人”奔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