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河洛古國”發現北斗九星天文遺跡 考古專家振奮
今年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學教授、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伯謙等專家,確認其是距今約5300年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河洛古國”挖掘中,發現了用九個陶罐模擬的北斗九星天文遺跡。
“河洛古國”挖掘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發現了北斗九星天文遺跡。在F12房基的祭祀基址中,發現了用九個陶罐模擬的北斗九星天文遺跡,還有一副面向南的完整麋鹿骨架,它的位置剛好在北斗九星的上端。
古代人以雄麋象征帝王,以“逐鹿中原”譬喻爭奪王位。把北斗九星和象征權貴地位的麋鹿用做祭祀奠基,表明雙槐樹人已經有天命王權的概念。
在黃河流域,“河洛古國”中的北斗九星天文遺跡并不是孤例,山東也有幾處北斗星天文遺址。比如,東漢早期的長清孝堂山石祠,壁畫上就有北斗七星圖;東漢中期,嘉祥武氏祠的畫像石上,有北斗七星造型的車子;東漢晚期,滕州三角形畫像石,也有北斗星的圖案。
“河洛古國”發現北斗九星天文遺跡后,專家們很是振奮,認為此地不排除是黃帝時期行政中心的可能。是什么讓專家們作出這樣的推斷?北斗星,蘊藏著怎樣的“文化密碼”?
北斗星,帝王之星
北斗七星,有時也叫做北斗九星。根據上古時代人的觀測,北斗七星其實還有二顆附域的小星,加起來一共是九顆星,只不過七顆明亮的星能夠很容易地看到。
先秦時代典籍中記載:北斗九星,七見二隱。唐朝以前,流行的奇門遁甲中有九宮八卦的說法,其中的九宮為天蓬(貪狼星)、天芮(巨門星)、天沖(祿存星)、天輔(文曲星)、天禽(廉真星)、天心(武曲星)、天柱(破軍星)、天任(左輔星)、天英(右弼星),即為北斗九星。
《論語》為政篇:“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北極星。共同拱,環繞。孔子說: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國家,就會像北極星那樣,安然處在自己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環繞著它。
孔子這句話,其實點明了北極星的“帝王之星”特征。“河洛古國”出土的模擬北斗九星建造的遺跡,被專家們認定為四五千年前高等貴族用北斗九星來神話自己,向族群宣誓權力掌控的象征。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朱磊所著《從考古資料看秦漢時期的北斗信仰》認為,北斗信仰是中國古代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一種宗教信仰,其萌芽于殷周時期。商代的卜辭中保留有殷人拜祭北斗的記錄,是為時人存在北斗信仰的有力證據。
戰國早期的曾侯乙墓中共出土了5個彩繪漆箱,分別繪有天象、神樹、瑞獸、仙人及幾何圖案。其中的天象圖中“斗”字居中統御二十八宿,青龍、白虎分居左右。表明曾侯希望魂歸斗極的終極愿望。此外,在周代,北斗已經作為王權的象征為周天子所壟斷使用權。
秦漢時期是北斗信仰全面發展并且走向成熟的時期。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宮書中稱:北斗為帝車之象。北斗被視為帝車,作為天帝的御輦,北斗因其標識性強的特點經常充當天帝的標志。美國漢學家班大為認為“帝”是天象星圖,即公元前2150年前后北天極位置的星圖。
《周易》里有“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洛古國”的所在,正好就是伊洛匯流入黃的地方。《河圖》記載:“黃帝治,景星見于北斗也”,因北斗九星天文遺跡的發現,“河洛古國”被認為是華夏文明的源起,因此不排除是黃帝時期行政中心的可能。
嘉祥武梁祠中前石室屋頂前坡西段后壁上刻畫的一個巨大的北斗。
古代北斗星的用處
在《從考古資料看秦漢時期的北斗信仰》中,朱磊將北斗七星在古代的用處,主要概括為三種:一是厭勝器。“厭勝”是古時方士所行之通神降鬼、厭劾祈禳巫術,通常以詛咒、畫符或使用法物等方式來祓禳邪物、制服惡人、除災降福、以求吉利。厭就是壓的意思,所以通常又把“厭勝”稱作“壓勝”。《史記·高祖本紀》載:“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
利用北斗“厭勝”在古代文獻中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莽親之南郊,鑄作威斗。威斗者,以五石銅為之,若北斗,長二尺五寸,欲以厭勝眾兵。”可見,在王莽的觀念中,北斗具備厭勝禳災的神奇能力。
山東滕州三角形畫像石上的北斗七星,被認為有“厭勝,辟兵”的作用,其斗口沖下,斗魁下為相互交叉的斧頭與環首刀。在斗柄上站立一老者,右下方立一鳥銜魚,頂部還有一條大魚,魚頭部上方刻有兩圓形物體,似為星宿。
二是天象圖。許多漢墓墓頂都繪有天象圖,照理北斗遺跡最可能出現在這些天象圖中。但統計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大部分墓頂的天象圖中并沒出現北斗。僅有少數壁畫墓及畫像石(磚)墓的墓室頂部,以及棺的蓋板之上發現有北斗圖案。
畫像石(磚)墓多出現在河南南陽、山東、四川等非政治中心郡縣,雖然有的墓葬墓頂天象圖中出現了北斗,其位置也并不突出,似乎有意回避。據《春秋佐助期》載:“天子法斗,諸侯應宿。”朱磊推測,和周代相類似,西漢時期北斗文化已作為王權的象征而被皇族所壟斷。
東漢早期的長清孝堂山石祠,此處記者曾到現場觀看,其壁畫上有北極星圖案,被認為是單純天界象征,其圖一端刻一日,另一端刻一月,日月之兩側外端刻有南斗與北斗,北斗七星于月外之側,形如勺,南斗六星于日外之側。
三是星占與分野。在漢代占星學中,北斗是最為重要的標準星。在古代,日、月、北斗是星占中最為重要的天象,其中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尤為關鍵。《荊州占》載:“北斗第一星不明,御史大夫非其人也;第二星不明,大司農非其人也:第三星不明,少府非其人也;第四星不明,光祿非其人也:第五星不明,鴻臚非其人也;第六星不明,廷尉非其人也:第七星不明,執金吾非其人也。”
在風水術數里有北斗七星的說法,即觀測北斗七星的不同位置、明暗情況可判斷國運和人之命脈。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諸葛亮在五丈原觀測北斗七星可知自己命在旦夕,而司馬懿觀測北斗七星也能預測到諸葛亮之死。
滕州出土的三角形北斗畫像石。石上刻北斗,頂部出現一條大魚。
墓祠中的“北斗星”
在古代生活中,北斗星的使用被皇權壟斷,意味著老百姓很難使用北斗星圖案。
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孝陵,主要建筑走向就呈北斗七星布局。明定陵是明十三陵中第十座陵墓,1957年考古打開明定陵的地下玄宮后,人們發現萬歷皇帝朱翊鈞采用“仰面朝天,右手扶著自己的面頰”的怪異姿勢,后來,北京明十三陵特區辦事處王秀玲女士揭開了葬式之謎,她大膽推斷出明代帝王均為身體側臥,雙腿微曲如睡眠狀的“北斗七星”葬式。
這就說明,“北斗星”圖案的使用,屬于帝王家,生前用,死后還用。可以推測,古代老百姓使用“北斗星”圖案,是受到限制的。但皇權喜歡的,往往會被官吏和民間模仿。
山東嘉祥武氏祠就是如此。武氏祠是東漢中期修建的,圖中的北斗七星,前四星組成車輿,后四星組成車轅,天帝坐在北斗“帝星”上發號施令,眾仙官對其參拜行禮。根據碑文記載,武氏祠出仕為官者四人,是顯赫一方的貴族。
古代墓穴里的“北斗星”圖案很早就有。1987年5月,濮陽西水坡發現了大規模的古墓葬群,其中45號墓最為顯耀,墓主人的東西兩側分別擺有蚌塑龍虎圖案,經科學鑒定,距今已有6400多年,其中龍的形象被專家譽為“中華第一龍”。
1990年,遺址還在發掘之中,消息傳來墓中有蚌龍、蚌虎的圖像,中國天文考古學第一人馮時,當時剛過31歲,他斷定那平行的二脛骨與蚌塑三角形的圖像,正是北斗星!他在《文物》第3期發表《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的天文學研究》,論述了確認北斗星的理由:自然界中北斗星的斗杓(斗柄)是指向東宮蒼龍七宿中的龍角(即角宿。東宮七宿為角、亢、氐、房、心、尾、箕),把這七宿所在位置連線后,正是甲骨文、金文的“龍”字,這就是中國人是龍的傳人的原因所在,原來“龍”字本身就是一幅星象圖。
在古代民間,人們把“北斗七星”當成黑夜里的引路星,所以,會在死者棺內底板的四周各放置一枚硬幣,中間排放三枚硬幣,共為七枚硬幣。這七枚硬幣象征著“北斗七星”,其寓意就是要指引逝者沿著“北斗七星”方向升天。
編輯:楊嵐
關鍵詞:北斗 北斗七星 北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