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中藥治窮根光伏驅貧困金融暖人心
——2020年這些脫貧攻堅故事賦予我們力量
“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我們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5月23日上午,北京鐵道大廈,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經濟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拿出這樣一份任務清單。
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是我們黨對人民、對歷史的鄭重承諾。截至目前,2020年行將過半,又有哪些脫貧攻堅故事,值得我們關注?
種下中草藥,拔掉貧窮根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國中草藥資源第二大省區,有藥用植物5996種、藥用動物798種、海洋藥用生物294種,中藥資源總數達到了7088種。
一方水土能不能養得了一方人,關鍵看產業。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過程中,廣西因地制宜,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為貧困群眾實現穩定持續脫貧奠定了堅實基礎。
6月1日,在南寧市賓陽縣萬潤本草中藥飲片廠旗下三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來自賓陽縣大橋鎮茶灶村的村民吳應義正與工友一同在傳送帶上熟練地挑揀著郁金切片。
“我是2018年到公司上班,干了1年就脫貧了,外債也還得差不多了。”吳應義原本與丈夫外出打工,但是因丈夫突發疾病,欠下了不少債務,家庭陷入了貧困。
丈夫身體不好,自己又不能外出打工,如何掙錢養家還債?當吳應義為生計而煩惱時,當地黨委政府伸出了援手,推薦她進入到三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上班。“現在一個月工資差不多有3000元,收入有保障,我們的生活也逐漸改善了,真的非常感謝黨和政府還有公司的幫助。”吳應義這樣說。
據萬潤本草中藥飲片廠總經理歐支濤介紹:“在廣西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推廣中草藥在當地種植發展的同時,注重對貧困戶的幫扶,為貧困種植戶免費提供中藥材種子、化肥等材料,優先聘用貧困戶到公司上班,目前公司幫扶的種植戶共有13戶,聘用貧困戶6人。”
像萬潤本草中藥飲片廠這樣,在廣西中醫藥管理局的助推下通過發展中藥材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地方和企業,遍布八桂大地:賀州市富川縣廣西錦木仁和中草藥材種植有限公司,吸納了包括當地20多戶貧困戶在內的農戶共同種植天冬、崗梅、兩面針等6個中藥品種;賀州市平桂區在鵝塘鎮丹村組織當地20多戶農戶成立金花茶種植協會,種植了600余畝金花茶,讓村民收入明顯增加:柳州市融安縣采取“以獎代補”方式鼓勵、扶持發展青蒿種植項目,農戶戶均產值達6687元,直接幫助665戶貧困戶人均增加純收入618元。
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百姓。據本報記者了解,近年來,為進一步發揮廣西中藥資源優勢,發展現代中藥材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推產業扶貧,廣西中醫藥管理局打出了“組合拳”,比如:廣西中醫藥管理局會同農業農村廳等七部門遴選建設了25家示范基地,涉及資源縣、富川縣、靖西市等11個貧困縣(市、區),直接帶動4200戶貧困戶;會同農業農村廳等七部門建設一個由政府引導、企業種植、醫院采購、貧困戶參與生產的中藥材產業扶貧體系,即“定制藥園”,讓貧困戶通過參與中藥材種植增收脫貧;同時,廣西中醫藥管理局組織42名中藥材產業脫貧幫扶專家以科技特派員或專家身份,對貧困縣區進行技術培訓和咨詢服務,為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涉及18個貧困縣(市、區),309個貧困村屯;培訓貧困縣技術人員200多人;結合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廣西中醫藥管理局還在廣西全區組織開展基線調查,編寫《廣西中藥資源大典》,完成靖西、樂業等14個縣卷,指導54個貧困縣區適度發展大宗道地優勢中藥材種植。
光伏扶貧,陽光就是希望
眼下,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時刻,各地在集中力量打貧困“殲滅戰”的同時,也在想盡辦法夯實致富產業鏈,為下一步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什么時候再來舒城?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光伏電站。”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文聯副主席陳勝是人民政協報記者在“三同”活動中結識的朋友。在最近一次聯系時,陳勝告訴我們,在舒城縣千人橋鎮的一塊荒地上,有一座光伏電站格外奪人眼球:十多排光伏發電板整齊劃一,近千塊藍色多晶硅組件閃閃發光。
張灣村是貧困村,這里的村民此前一直以種植水稻為生,單一的經濟種類導致村民收入極其有限。在脫貧攻堅戰打響后,該村立足實際,在扶貧干部的幫扶下,建了一座千瓦的光伏電站,給村民脫貧帶來了希望。
在光伏電站,烈日下,脫貧戶劉有來揮汗如雨,但他也同時享受著陽光帶來的希望:“我們就希望有這烈日當頭,日光越足,發電量越大,我們的收入就越高。”據他說,從2016年1月開始發電,光伏產業給村里產生的效益達到80多萬元,該村把發電收益的30%用于扶助貧困人口,30%用于幫助村里的邊緣戶,還有40%作為村里集體收入。
張灣村其實也是近年來舒城縣光伏扶貧的一個縮影。舒城縣地形多樣,平原、丘陵、山地兼具,日照充足,有著發展光伏的良好基礎。
“我身體不好,不能外出勞動,村里為了照顧我,安排我到光伏電站上班,這樣不僅有工資收入,還能參與分紅。”據杭埠鎮官圩村脫貧戶李靜說,他去年的兩項收入有兩萬多元,這讓他的生活勁頭更足了。
據杭埠鎮扶貧辦主任李燕翔介紹,全鎮已經優先安排200多家庭困難群眾到光伏電站上班并參與分紅,現在這些困難家庭已全部脫貧,邁入新生活。
“我們這里的光伏電站建在山頭上,那里陽光充裕,建站三年來,已幫助100多戶貧困戶脫貧。”湯池鎮常院村書記龔巧云這樣說。
“我已脫貧,我把看管電站的崗位讓給未脫貧的鄉親。”常院村脫貧戶常建剛說,就是要靠著一個幫扶一個,讓大家共同走上致富路。
金融的溫度,聚焦“三農”時很暖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紅旗鎮,有個新中村。54歲的王義早年靠外出打工為生,如今年紀大了,他就想著回村里搞點養殖,與親戚朋友商量著在自家的院子里蓋了一排豬舍。
2019年春天,豬肉價格較高,一只剛滿月的小豬崽能賣到700元左右,為了能買到品種優良的基礎母豬,王義外出尋找了好多豬場,也學習了好多養豬經驗,最終敲定下現在的皮薄、瘦肉多、骨頭少的品種豬。當一切都定下來后發現,缺少資金成了他們的難題,愛面子的他不愿和親戚朋友去借,而是選擇去金融機構貸款,被告知歲數大超出范圍不能貸,最后他聯系上了中和農信,貸到了所需資金。
現在,王義家的基礎母豬就有20頭、待出欄肉豬20多頭。眼看自己的付出馬上到了收獲季,王義對幸福生活又有了盼頭。
“我們助力‘三農’的業務,始于1996年世界銀行在秦巴山區扶貧項目中創設的小額信貸項目。后來,該項目交由中國扶貧基金會接管,并獲準在貧困地區推廣試點。2008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當時小額信貸部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以后,國際金融公司、紅杉資本、螞蟻金服等機構先后入股,為中和農信提供資金、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采訪時,中和農信總裁劉冬文這樣表示。
“在融資渠道上,依托公司的經營業績和品牌優勢,外部融資主要來源于金融機構借款和公開市場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據劉冬文介紹,截至4月末,中和農信貸款業務覆蓋20個省的10萬多個村莊,貸款余額111億元,在貸客戶40萬余戶,戶均余額2.7萬元,貸款平均使用時間222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我想從金融服務‘三農’角度出發,我們要做的是既救急,也扶志扶智,還要為當地未來鄉村振興預留金融服務通道:一方面通過‘新基建’夯實風險控制基礎、為村民完善信用‘身份證’;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進一步完善服務方式,讓金融更有溫度。”劉冬文這樣說。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脫貧 光伏 貧困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