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順勢而為培育經濟新動能
新冠肺炎疫情在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影響的同時,也催生了新的機遇、孕育了新的動力源。
調研發現,此次疫情對我國經濟發展影響具有明顯的“區域—產業—企業”三維分化性。
此次疫情影響渠道,第一階段主要表現為內部復工壓力和外部供應鏈阻滯,第二階段表現為復工達產困難和國際市場需求銳減。因此,疫情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大小大呈現出湖北—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市—河南、湖南、安徽等中西部省市—其他省市,這樣一個梯級分化性。
上述這種分化性折射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以及新動能培育的可行路徑。
一是隨著海外疫情的迅速蔓延引致全球經濟衰退深化,沿海地區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受阻,由出口導向型轉向內需開拓型成為走出困境的現實選擇。因此,沿海地區新一輪產業梯級轉移將加速,中西部地區在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中培育新的增長點,增強中西部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有望成為新趨勢。
二是在海外疫情快速蔓延影響下全球供應鏈面臨中斷受阻的較大風險,啟示我國應搶抓率先控制疫情的機會窗口期,在新一輪全球供應鏈重構中搶占關鍵節點和優先話語權。同時,預示后疫情時期我國主要供應鏈將傾向于呈現區域化、本地化、多元化發展新趨勢。
為此建議,一是引導東部地區在加快“騰籠換鳥”和新興產業培育中形成發展新動能,中西部地區在著力推進數字政府和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中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充分利用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的機會窗口期,以國家級城市群區域為重點,在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形成發展新動能。
從企業角度看,疫情對于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影響要明顯大于新興產業的影響。
中國企業聯合會課題組對企業復工復產狀況調研結果表明,勞動密集型行業和勞動力輸入大省的制造業500強企業平均復工復產率低于整體水平;新興產業不同行業受疫情影響也呈現分化特征,在九類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復工復產率最高,而新一代信息網絡、新型顯示器等明顯低于平均水平等。
可以看出,戰略性新興產業將進一步強化其在支撐我國疫后經濟快速復蘇中的引領作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將進一步凸顯在新興產業中的先鋒作用,智能制造將按下“快進鍵”。
為了有效化“疫”為翼,國家盡快出臺疫后產業振興專項行動計劃,在加快推進我國傳統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制造提質擴容中培育新的增長點的同時,搶占全球醫療器械及相關機器人供應鏈的關鍵節點和控制權。
對于疫情對于勞動密集型制造企業的影響明顯大于科技型企業,對中小微企業沖擊明顯大于大企業的情況,預示著疫后企業發展的新趨勢:一是智能化改造將成為企業立足市場的不二選擇;二是柔性化生產將成為企業盈利能力的法寶,同時催生對5G網絡基礎設施的更大需求和更高要求。順應疫后企業發展新趨勢,我們應鼓勵企業在重構供應鏈生態中形成發展新動能,幫扶中小企業提高智能化水平和加速智能化改造中培育新的增長點,鼓勵龍頭企業加快建設行業性、區域性工業互聯網平臺與幫扶中小企業上“云”、上“平臺”有機結合,抓住中小企業疫后“上云”意愿增強的契機,加快推進“萬企上云”計劃,總結推廣數字化賦能標桿中小企業實踐案例,示范帶動更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作者系湖南省政協委員,湖南大學經貿學院教授、博導)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疫情 企業 培育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