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李宇明:提升語言能力,助力國家發展
作者:李宇明
核心閱讀:
中國歷史上,漢字和統一的書面語是重要的凝聚力量,中華民族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國家通用語言將發揮更大作用
目前,我國的語言學學科設置需要走出“語文學”階段,打破“文科”學科界限,實現三方面拓展,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語言規劃應充分考慮當前所面臨的一些重要形勢,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人工智能和認知科學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光大等
語言,一般理解就是說話、寫文章、做翻譯;但從學理上說,語言是“以言行事”的行為,個人、團體和國家,須臾離不開語言。
哲學家將人類看作“語言動物”。大約7萬年前,常被野獸捕食的智人獲得了語言,便強大起來,穩居地球食物鏈的最高端,演化為今天的人類。文字和印刷術的發明,打破時間、空間對口語的限制,改變知識傳播的方式與速度,改善人類的記憶習慣與思維方式,推動社會進步。工業化極大地延伸了人類體力,而今人類進入高速移動互聯網和語言智能時代,腦力得到延伸,正在建立一個“信息空間”,這將是人類演化史中又一個劃時代進步。可以說,人類形成發展的歷程,就是獲取語言、使用語言、發展語言、創新語言的過程。
語言幫助國家走向世界
對于國家而言,有了共同的語言,特別是有了共同的書面語,才能夠政令暢通,并形成共同的文化。秦代“書同文”政策的推行,有利于促進各地在政治和文化上構成一個整體。近100多年來,中國志士仁人致力于規范語言和文字,構建國家通用語言,特別是普通話的推廣,幫助國家走向團結與強盛。共同的語言文字還促成建立“共同閱讀”,進而建立共同的文化、共同的意志、共同的想象。歐洲現代國家的形成與印刷術是有一定關系的。從東方傳到西方的印刷術,凸顯了歐洲各種語言之間的差異,不同字母表所形成的書面語構建了不同的“民族想象”“國家想象”。中國歷史上,漢字和統一的書面語是重要的凝聚力量,中華民族在今后發展過程中,國家通用語言將發揮更大作用。
語言幫助國家走向世界。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在使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需要許多條件,其中一個重要條件就是語言能力。根據世界語言的功能格局,世界上最為重要的語言有20多種,我國要獲取世界先進知識、參與世界治理,至少需要具備使用這20多種語言的能力。“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語言、使用人口超過400萬的語言、各國的語言及地方上的大語種,整合起來大約有200種,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具備使用這200種左右語言的能力。
除了外語能力,本國語言作為人類公共文化產品的應用十分重要。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正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應當讓自己的語言更加通用,使其成為當今世界重要的公共文化產品。
拓展語言科學,釋放語言能量
為使國家發展得到更多語言助力,必須重視“強語”之策,努力發展中國的語言科學。我國的語言研究有著古老的傳統和輝煌的歷史,與古希臘、古印度并稱為人類語言研究的三大源頭。以文字、音韻、訓詁為主要內容的“小學”,直到今天仍在發揮作用。近百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的語言學為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比如:幫助國家制定正確的語言政策;通過語言教育,大量年輕人具有不同程度的“雙言雙語”能力;使漢語適應數字化時代,進入各種網絡媒體;及時推進用計算機處理語言文字,激光照排技術、語言理解、語言—文字自動轉換、自動翻譯等語言信息技術得到應用;漢語教學已經進入170多個國家,其中有70余國把漢語列入基礎教育課程。
目前語言學在國際上呈現新的發展趨勢,正在與相關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等合作,形成一些交叉學科,解決科學發展的復雜問題和社會出現的各種語言問題。為適應這一形勢,很多語言專業直接設立在信息科學學院、腦與認知神經科學學院、醫學院等。目前,我國的語言學學科設置需要走出“語文學”階段,打破“文科”學科界限,實現三方面拓展,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更大貢獻。
第一,在重視語言結構研究的同時,應開展應用研究和話語研究。比如當前正在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地支援湖北醫療隊如果聽不懂湖北方言,將影響醫患溝通。齊魯醫院2月9日編寫了《國家援鄂醫療隊武漢方言實用手冊》等來應急。2月10日,數所高校和相關企業等組建起“戰疫語言服務團”,陸續研制出各種版本《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通過電話、融媒體、微信、短視頻等方式支援醫療隊,發揮很好的作用。在“方言通”研制過程中,還缺乏醫療話語研究成果的支撐,這啟示我們只重視語言結構研究是不夠的,還需要加強領域語言研究、災難防控語言研究等。
第二,在本土語言研究的基礎上,應開展世界語言的研究。全世界約有7000種語言,每種語言都有其語言特點,包含語言使用者創造的文化,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應納入我國語言學家的研究視野。專家預測,本世紀末將有90%的語言瀕危,保護(或保存)世界語言是國際語言學界的重要課題。北京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近日啟動《萬國語言志》的編寫,分國家描寫其語言狀況和語言生活狀況,描寫國際組織的語言政策和語言使用狀況,得到了國內外專家的支持。
第三,還應樹立“大語言學”理念,關注其他學科的語言研究,重視學科交叉。學科交叉不能是“單相思”,語言學研究者要有相關學科的知識背景,要找到相關學科的興奮點。特別是要重視國際語言學新走向,關注人工智能、認知科學等前沿學科的語言學需求。
做好語言規劃,助力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
語言學的發展已經超出傳統的語言學范疇而涉及諸多學科,也已超出學術領域而關系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因此我們應當做好國家語言規劃。語言規劃應充分考慮當前所面臨的重要形勢,如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人工智能和認知科學的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光大等。
國家語言規劃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普通話規劃。處理好普通話與漢語方言、民族語言和外語的關系,形成以普通話為主導、各種語言和諧相處的語言格局;努力促進普通話在國內的規范使用,并使其成為更多國際組織使用、更多國家作為主要外語的世界主要語言之一。第二,公民語言能力規劃。加強對家庭語言教育、學校語言教育的指導,使公民具有普通話、家鄉話、外語等多語言能力。第三,外語能力規劃。使國家逐漸具備前述20種和200種的語言能力,并建設好國家語言人才庫和語言服務團,滿足國家處理海內外事務的語言需求。
總之,我們需要通過科學的語言規劃,提供強大語言能力,助力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
(作者單位:北京語言大學高精尖創新中心)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語言 國家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