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得了肌少癥,顯老易骨折
胖胖的李女士怎么也沒想到,一不留神踢到茶幾竟然導致小腿斷了!今年40歲的她一檢查,肌肉量跟70歲老人一樣!
經醫院進行人體成分檢測提示,李女士肌肉量明顯偏少,體脂肪及內臟脂肪偏多,骨密度提示骨質疏松。其實,在骨質疏松背后,她骨折更為重要原因是,患上了很多老年人才會得的疾病——肌少癥。很多人會認為,不就是肌肉慢慢流失嗎,后果怎么會這么嚴重?
肌少癥,顧名思義,就是肌肉減少所引發的疾病,準確來說,是指因持續骨骼肌量流失、強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征。它與衰老息息相關,大約從30歲以后,肌肉質量會因為老化開始逐漸流失,而到了40歲之后,肌肉會開始以每10年約8%左右的速度流失。如果沒有營養和運動干預,70歲時,人體肌肉質量下降約40%,到了80歲,肌肉大約會流失掉50%。這種原本的老年病,正日益在40歲以上人群中變得常見。
一般來說,老年人“肌少癥”帶給健康的頭號殺手之一就是跌倒,跌倒不但會造成腦部受傷、骨折等嚴重外傷,還會引發“跌倒恐懼癥”,給老人帶來極大的心理創傷。越是不愿走路,老年人越容易喪失行走的能力,久坐或躺著,極易變得抑郁。而對中青年來說,肌少癥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關聯情況:肥胖、三高、糖尿病、心梗和腦中風等,往往都與肌少癥息息相關。
肌少癥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原發性是指除了老化之外沒有特別原因;次發性則可能是因為消化吸收不良、蛋白質攝取過少、內分泌失調造成生長激素下降、荷爾蒙如睪固酮下降,或是因為活動減少,神經刺激不足、血管流速變慢,加速肌肉流失。
不少人身體胖胖的,但檢查身體后發現缺乏蛋白質。這是因為飲食里的蛋白質不足。其實,肌肉是負責基礎代謝的,每增加1公斤肌肉,就會消耗掉超過2.6公斤的脂肪,如果肌肉越來越少,吃得再少也會變胖。還有一些年紀大的人,擔心“三高”或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基礎病和慢病,不敢吃肉和油脂,體重確實掉了,但掉的是肌肉,體脂不低反高,變得越來越虛。
那檢測肌少癥,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對肌少癥診斷較敏感的指標是小腿腿圍,臨界值為31cm,低于臨界值者應高度懷疑肌少癥。此外,還可以伸出兩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小腿最粗的部分。如果握不住,你很幸運,沒有肌少癥的問題。如果剛好握住,代表你很可能開始出現肌少癥。如果能輕松握住,說明極有可能是肌少癥。
肌少癥如何預防治療?加強營養,增加優質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D的攝入,要多吃牛肉、豆制品等食物補充。保持運動,可進行有氧運動和適當的抗阻運動。抗阻運動包括器械、彈力帶、啞鈴等;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跑、游泳。即使是做家務,都可以有效的預防肌肉的減少和萎縮。目前還沒有以肌少癥為適應癥的藥物。研究發現一些合成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肌酸、肌肉生長抑制蛋白等,有增加肌力的作用,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主任醫師任菁菁)
編輯:劉暢
關鍵詞:肌少 少癥 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