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年紀越大越覺得沒有力氣 真相可能是得了肌肉減少癥
10月11日,《浙江省2018年老年人口和老齡事業統計公報》發布,公報顯示,按戶籍人口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121.72萬人,占總人口的22.43%,高出全國4.5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764.07萬人,占總人口的15.28%;7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78.54萬人,占總人口的9.57%;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172.3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5.36%;9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21.55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92%。
年紀越大,越覺得沒有力氣
真相可能是得了肌肉減少癥
80歲后,面對各種“沒有力氣”
過了80歲,很多人問:奇怪了,慢性病,都控制得好好的,怎么就會有一種非常明顯的疲倦感,揮之不去?
首先是站的力氣沒有。喜歡躺著,不想多動,人的精神狀態不好;
再是走路的力氣沒有。出去買菜,走不快,樓梯爬不動,容易腳酸,腳感覺沒有力氣,身體感覺很重,不靈活;
說話的力氣沒有:不想說話,說話聲音低,一天講不了幾句話,有強烈的孤獨感,情緒低落、淡漠;
吃飯沒力氣:一不小心就噎著,在飯桌上咳嗽;沒有饑餓感,吃飯不香,吃不下葷菜,吃多了難受;
看東西沒力氣:視力減退,看電視視野模糊,閱讀越來越困難,看書看報紙需要放大鏡。
一邊是年紀越來越大,力氣越來越小,一邊是親人認為這是很自然的,老了嘛,“熟了”就是這樣的,“人老腿先老”,所以走路沒有力氣,“千金難買老來瘦”,所以人越來越瘦。不知道這其實可能是一種病,叫肌肉減少癥,簡稱肌少癥。
上了年紀容易得肌少癥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會一年比一年沒有力氣。越來越瘦,走路慢,走不穩,甚至出現摔倒。這可能就是肌少癥癥狀。
那么,什么是肌少癥?
肌少癥直到1989年才被發現,歐盟2010年發布《肌少癥共識》,我國2016年發布《肌少癥共識》,今年上半年,浙江某三甲醫院首次在省內進行肌少癥業務培訓,目前知道肌少癥的人還不多。但這是老齡化社會的新常識,需要科普。
肌少癥,說白了就是隨著年紀增大,身上的肌肉越來越少、肌肉越來越松弛、肌肉力量越來越弱,肌肉功能越來越差引起的一系列虛弱癥狀。以前,老年人走路變慢,走路困難,整個人感覺沒有力氣,甚至出現摔倒,人一年比一年瘦,都歸結為衰老的自然現象,或者心肺功能差,沒有從肌肉的角度進行診斷。1989年后,醫學界發現,這主要是肌肉減少,特別是大腿的骨骼肌減少引起的。
中醫怎么看待肌少癥
上了年紀,出現的各種沒力氣,中醫通常歸為虛弱、痿證。
中醫認為,“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也就是說,我們機體的活動,依賴毛細血管將新鮮血液輸送給每個細胞,缺乏新鮮血液的滋養,就會出現乏力癥狀。說白了,氣血虛了,就會沒力氣,人要有力氣,就得氣血充沛。
中醫的這一說法是有道理的。以大腿骨骼肌為例。我們人體的每一塊骨骼肌,都可以看成一個獨立的器官,外面有3根管道與它相連,一是血管,負責輸送氧氣與葡萄糖,二是神經管,負責傳達運動信號,三是淋巴管,負責健康。我們腿部用力的時候,就是肌肉收縮的時候,肌肉收縮,氧氣與葡萄糖就進不了肌肉,所以時間一長,我們就會感覺到腳酸,沒力氣,肌肉松開,氧氣與葡萄糖進去了,肌肉就又恢復了力量。
只是,上了年紀,五臟六腑功能因病、因年齡減退,人體造血能力下降,加上年紀大了,吃得素了,出現老年性營養缺乏,也就是氣血不足,而這個年齡段進入肌肉的毛細血管也已經硬化了,肌肉獲得的氣血因此會更少,失去氣血供應的大腿骨骼肌,會慢慢萎縮、松弛,直到出現典型的肌少癥癥狀。這個時候老人自己摸大腿腿肚子,可能是松松的,腳再也抬不起來為自己剪趾甲了。
這幾年杭州出現了一個新的市場動態。以前吃膏方的,大多是中年女性。現在,老年人成為杭州中成藥膏方市場的主力。分析原因,中成藥膏方服用方便,口感好,易吸收,性價比高。如果吃了有效果,老年人就會堅持服用。
壽亦萍
編輯:劉暢
關鍵詞:力氣 肌肉 年紀 肌少 少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