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巧解歷史街區保護和城市更新兩難命題
宋代的街巷清代的亭,老底子的寧波味道石砌的河埠頭。濃縮江南水鄉歷史文化、人文風情的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南塘老街多年前只是一條普通老街,現已成為市民和游客爭相前往的“網紅打卡地”。生機重煥的背后,是海曙區長期以來在環境、歷史、社會等多個層面融通匯合、巧解歷史街區保護和城市更新兩難命題的結果。
作為寧波的核心區域,海曙區至今已有近1200年的歷史,“三江交匯,一湖居中”的古城格局保留至今,羅城和子城的唐代雙城形制在全國獨一無二,南門鐘鼓樓以及圓形城郭的形制也保持完整。正因如此,2005年《寧波市城市紫線規劃》首次劃定8處歷史街區紫線時,有7處在海曙區。
“為適應現代生活及商業經濟發展需要,歷史街區的改造不可避免。如果原有的街巷格局、空間肌理遭到更改、破壞,街區歷史風貌的原真性、完整性就大打折扣。由此而來的商業化傾向嚴重、傳統生活斷層、傳統文化消亡等問題,更是給一座城市帶來不可挽回的傷痛。”海曙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寧輝說。
是任由歷史街區在建設中破壞,還是讓歷史遺存重煥生機?海曙區不斷總結得失,提出了“政府主導+企業投入+公眾參與”的全新模式,由政府部門負責歷史街區的規劃制定、業態定位等工作,街區重建(文物建筑保護、修繕)、業態重組、招商、物業管理等職責由相關企業實施,同時引導公眾參與歷史街區保護開發的全過程。
在這一思路的倡導下,毗鄰月湖的郁家巷歷史街區率先啟動保護和更新。這個歷史街區有浙東學派學者李氏宗祠、區級文保單位盛氏花廳、靈應廟等大量歷史古跡。保護開發中,綜合利用原地保護、修繕、遷建、新建、空間轉換等手法,使街區在保留了古老建筑結構和風格的同時,植入了包括時尚餐飲休閑、魅力文化體驗、雅致時光休閑和動感風情酒吧等四大消費業態。就此誕生的“月湖盛園”文商旅綜合體,不僅與寧波最大的商業廣場——天一廣場、以奢侈品零售為主的和義大道互動,更成為國內首個以江南院落為藍本打造的歷史文化商業街區。
擁有江南水鄉典型風貌,體現一街一河寧波城外民居生活的南塘河歷史街區擁有文保單位6處。南宋“淳熙四先生”之一的袁燮及其后代世居于此,還有電影藝術家袁牧之故居、古明州的甬水橋、建于清光緒年間的永善亭,以及眾多人文歷史古跡。2012年,南塘老街修繕重新開放后,不僅這些文物古跡全部修舊如舊,最大限度上保留并體現出原有街區的歷史風貌和人文風情,更引進諸多寧波老字號,恢復和構建的老街市店鋪、石板路、馬頭墻、河埠頭等建筑空間意象令人流連忘返。據統計,去年全街商鋪營業額2.56億元,高峰期單日客流達10萬人次。
隨著一個個成功案例的誕生,海曙區開始進一步梳理總結,希望從涉及歷史街區的保護建設、街區街貌、街區服務和街區管理等四方面制定更高的工作標準,并且通過規范硬件設施、文物保護、民俗活動、商業規范等,提高街區規劃合理性和服務管理水平。經過數易其稿,填補全國歷史文化街區地方標準規范空白的《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活動和服務管理指南》三年前在海曙誕生。
這份《指南》從多個細微之處著手,提出了明確要求。例如對街區內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安全設施等有具體規定:“各類建筑應布局合理,體量、高度、色彩、造型相協調;公共設施設計應融入街區特色元素……”對街區街貌則要求:“標志標識的設計應融入歷史文化元素;突出植物造景,形成四季景觀;街區夜景應進行專門設計,有反映街區特色的文化符號;有美化環境的休閑景觀、小品雕塑和公益廣告。”
擁有最早寧波城市雛形、子城范圍的公園路歷史文化街區,有機更新以來濃縮出了“老寧波剪影,新寧波印象”的風味。近年來,這里的鼓樓市集逐漸成為知名文創市集品牌,整座街區保持著月均客流近100萬人次的高水準。今年8月上演的3D燈光秀是以鐘鼓樓為背景,交織歷史時間線和地理坐標,制作了《萬年滄桑、時光長河》《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等多個有關寧波文化主題的篇章,以年代的變遷順序梳理整合,切換時空,虛實結合。市民張先生說:“游客用裸眼就能看到這種五彩斑斕的3D立體燈光效果,不僅可以了解鼓樓的歷史變遷,還能欣賞到寧波藏書文化、港口文化、商幫文化等多種城市文化元素,太棒了。”
用“看得見的手”對歷史街區進行保護,借“看不見的手”盤活歷史文化資源,海曙區恢復了活色生香的歷史味道,并開辟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歷史街區活化保護的路越走越寬。其中,南塘老街高峰期日均游客量一直保持在6萬至8萬人次,月湖歷史街區保護開發中做精、做細品質文章。去年10月,天一閣·月湖景區晉級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成為全省當年唯一入選景區。
編輯:楊嵐
關鍵詞:街區 歷史 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