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廣東畫壇的時代風貌
綠色長城(中國畫) 關山月
新中國成立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畫創作面臨著由傳統向當代過渡等新的課題,廣東地區的藝術家以探索新語言、開拓新題材來表現時代主題,創作了大量反映時代精神的美術作品,留下了深深的文化記憶。7月26日至8月25日,由廣東美術館主辦的“圖繪新中國——廣東國畫的改造與轉型(1949 - 1978) ”展覽在廣東美術館舉辦。作為“2019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的入選項目,本次展覽以1949年至1978年間廣東中國畫的改造與轉型為主題,呈現廣東畫壇的時代風貌。
展覽從廣東美術館及其他藝術機構的藏品中遴選出關山月、黎雄才、楊之光、林墉、林豐俗、王玉玨等藝術家的100余件作品,通過“江山如此多嬌” “管叫山河換新裝” “我們走在大路上”“風景這邊獨好”四個板塊梳理歸納他們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創作語言變革與風格轉向,以及在時代進程下個人的脈搏跳動與意識升揚。以作品的精神向度、歷史情懷、社會關注來突出廣東藝術家在各個時期的責任意識與獨立思考精神。
展出的作品既有黎雄才《井岡山朱砂沖哨口》 、關山月《黃洋界炮位工事遺址》等表現對往昔革命歲月的追憶與紀念、對新政權下中國山河重新詮釋的作品、也有林豐俗《石谷新田》 、林墉《西沙風光》等描繪社會主義建設風貌的作品,另有楊之光《雪夜送飯》、王玉玨《農場新兵》等通過描繪新社會中勞動人民形象來反映中國人追求理想、實現自我價值的新面貌。此外,蘇臥農《環宇和平圖》 、陳永鏘《魚躍圖》等作品則表現新中國成立后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美好、豐富精神生活的向往。這一時期的多數作品是研究中國當代美術的開端,由此形成并固定下來的思路和制度仍在影響著今天的主流美術創作。
“我們希望觀眾可以從豐富、駁雜的圖像中感受到真實又具體的藝術嬗變,來探討社會進程與美術創作的辯證關系。 ”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表示,展覽從內容到形式為廣東美術館建立起一個相對完整的文脈邏輯,同時也構成廣東美術館在新中國美術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楊嵐
關鍵詞:廣東 作品 畫壇 時代風貌 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