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曲青山:從百年歷史看黨的初心和使命
第二大歷史性事件和第二大里程碑: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這在我們國家政權機構的一系列名稱中可以得到充分體現。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銀行,在這些名稱中都有“人民”二字。我們的軍隊叫中國人民解放軍,貨幣叫人民幣。
那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們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是如何站立住的呢?我們黨帶領人民開始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奮斗,這是我們黨所肩負的第二大歷史任務。但是,我們遭到了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的敵視。他們在經濟上封鎖我們,在政治上孤立我們,在軍事上威脅我們。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6月27日,美國入侵朝鮮,并將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侵占中國臺灣,對我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是否出兵朝鮮,進行抗美援朝,關系到新中國能否立穩腳跟和根基。針對朝鮮黨和國家領導人向中國政府提出出兵支援的請求。10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召開中央書記處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這個問題。在出兵問題上大家意見不統一,這是毛澤東同志一生中最難作出的決策之一。參加會議的人,各抒己見。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或者對出兵存有種種疑慮。理由主要是中國剛剛結束戰爭,經濟十分困難,亟待恢復;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還沒有進行,土匪、特務還沒有肅清;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后于美軍,更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在一些干部和戰士中間存在著和平厭戰思想;擔心戰爭長期拖下去,我們負擔不起,等等。聽了大家的發言后,毛澤東同志說:“你們說的都有理由,但是別人處于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樣說,心里也難過。”在10月5日下午的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仍然有兩種不同意見。彭德懷同志到會后,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于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臺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借口。”毛澤東同志針對林彪提出的美軍高度現代化,還有原子彈等觀點說,它有它的原子彈,我有我的手榴彈,我相信我的手榴彈會戰勝它的原子彈,它無非是個紙老虎。經過會上的充分討論,大家統一了認識,會議最后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會議決定由彭德懷同志率志愿軍入朝作戰。10月27日,毛澤東同志邀請正在北京的王季范和周世釗到中南海。在談話中他談到了朝鮮問題。他的這段談話對我們理解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為什么作出抗美援朝的決策有極大的幫助。毛澤東同志說,這段時間我們為了討論這個問題,有很多天是睡不著覺的。但是,今天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我們的志愿軍已經出國了。我們急切需要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有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現在美國的侵略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然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們的頭上,以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我是不打無把握之仗的。這次派志愿軍出國,我們中央一些同志經過周詳的考慮研究,制定了持久戰的戰略,勝利是有把握的。當時,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下這個決心需要何等的氣魄和膽略啊!同世界上最強的軍事大國美國進行較量,對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場血與火的考驗。戰爭的基礎是經濟,當時的戰爭打的是鋼鐵。我們看看中美之間當時經濟總量、軍事實力、鋼鐵產量的對比,就可以看到兩國之間存在的巨大懸殊。1950年,美國工農業總產值2800億美元,中國只有100億美元;美國鋼產量是8772萬噸,中國只有60萬噸;美國擁有包括原子彈在內的大量先進武器和現代化的后勤保障,還有最強的軍工生產能力,而我軍基本還處于“小米加步槍”的水平。但是,中國人民志愿軍不畏強暴,不怕犧牲,敢于斗爭,敢于勝利,一仗定乾坤,打出了國威、軍威,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浩然正氣。在朝鮮戰場,號稱世界頭號強國、擁有世界第一流軍隊的美國,動員了它的全部陸軍的1/3、空軍的1/5和海軍的近半數,使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現代化武器,但最終還是被推回到戰爭的起點——三八線。這個事實戳穿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并給美國以嚴重教訓。抗美援朝的勝利,極大地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維持了中國以后幾十年的和平局面。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全面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我國現行的國體、政體、國家結構形式和政黨制度是在這個時期確立的。我們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并取得歷史性巨大進展。1954年6月,毛澤東同志曾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然而,就在這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黨全國人民奮發努力,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不僅能夠自行設計和批量生產汽車、飛機、坦克、大炮、拖拉機等,還成功爆炸了原子彈、氫彈,發射了中遠程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建成第一艘核潛艇,培育成功強優勢秈型雜交水稻,研制成功第三代電子計算機,在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等。當時所取得的50多項科技成果達到和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正像鄧小平同志后來所說的:“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在這期間我們還初步滿足和解決了占世界1/4人口的中國幾億人的吃飯、穿衣基本生活需要問題,當時被世界公認為是一個奇跡。這29年是新中國的“三十而立”,為后來40年改革開放中國的“四十不惑”奠定了基礎。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中國 黨 人民 初心 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