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擔得起社會責任,才是好醫生

2019年04月17日 09:46 | 作者:馬超 劉喜梅 陳晶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的話:

東單體育館“組團”救人事件,讓協和醫生們又一次備受矚目。不少網友調侃,因為有協和醫生在,東單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區域。由救人事件延伸,北京協和醫學院近日以“深化職業素養培育工程——談談心目中的好醫生”為題,專門舉辦了一場座談會,邀請畢業生與醫學生對話。本刊整理其中兩位與會專家的觀點,分享給讀者。

北京協和醫學院職業素養培育工程開展的最終目標,就是培養好醫生。我曾經是一名臨床醫生,現在專職醫學教育和研究,作為教師的最大愿望和最欣慰的事兒,是看到學生們超越前人。

醫學教育是為了培養好醫生,而醫學教育的水平和層次,往往也直接決定了一個醫學生能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比如近期我們做招生宣傳,在北京高考排名理科前300名左右的學生能上清華大學分數線,才能擁有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八年制臨床醫學的資格,這就是協和醫學院一直倡導的精英教育,我們的醫學生首先就是出類拔萃的。

但一名好醫生的職業素養,比如其專業技能,以及其所要承擔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從醫學生階段就要培養的。

實際上,醫生的專業技能相較其他方面的素養,是最易培養的。就像前幾天引起媒體強烈關注的協和醫生東單體育館“組團”救人事件,考驗的是醫生一項非常普通的技能,這項技能每一名醫生都能掌握。但一個醫生的社會責任感,卻不能輕易培養起來,更不會輕易被踐行。

清明之前的那個周末,我和學院的老師們去常青園參加遺體捐贈紀念活動。從1999年到現在,協和的校友、老師、醫生、知名專家,捐獻遺體給我們解剖室的已經不止10位,我親手接過的就不下5位。我時常在想,同學們在上解剖課的時候,是否能夠體會這些曾經叱咤風云的名醫、大師們,在他們捐獻遺體供我們做解剖實驗時,對我們飽含著怎樣的希望?而我們又是否能承托起這希望和期望?我想,這就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時代在變化,全世界的醫學教育也都在改革,但醫學教育培養好醫生的目標始終沒有改變,社會對醫生能夠在危難時刻承擔起社會責任的需求也沒有變。這也說明,一名好醫生的職業素養,并不僅僅局限于臨床上懂得治病救人,還需要其能夠影響一些病人、一個學科、一所醫院,甚至是像協和的老前輩一樣影響醫療衛生行業,最終造福國家和社會,這就是我們期待培養出來的好醫生。

(馬超系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教務處長、解剖學系主任)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醫生 醫學 協和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