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春節價格”要上得去也下得來
“開工第一天,卻感覺身邊依舊是過節氣氛。”正月初七開始,春節假期正式結束,廣大上班族紛紛告別過年模式,開始新一年的工作。但不少白領發現,日常生活離不開的快遞、餐飲、家政、洗車等服務業大多還處于過年狀態,人手緊缺依舊是普遍現狀,部分行業依舊維持高峰價,一些企業表示,要想完全恢復正常模式,要等到元宵節之后了。(2月13日《北京日報》)
每年春節假期以及節前節后這段時間,包括快遞、餐飲、家政、理發、洗車等行業,都會進入“春節模式”,執行“春節價格”。對此絕大多數市民百姓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段特殊時期企業商家的經營成本會相應上升,從業人員犧牲自己過年休假為消費者提供服務,也理應獲得合理的“辛苦錢”。但是讓很多人想不通的是,年后明明國家法定假期結束了,廣大上班族也返回崗位,開始上班了,但是以上這些行業卻仍舊處于“春節模式”,“春節價格”也遲遲降不下來。
這對消費者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不但給正常的工作生活帶來了不便和困擾,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成本。比如要寄送快遞,很多快遞點要么就是沒有開業,不收快遞,那么就是收快遞但是要收取額外的服務費。面對網友的吐槽,我們要看到,部分服務行業的“春節模式”之所以遲遲結束不了,“春節價格”上得去,下不來,是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的。
從客觀上來說,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以進城務工人員為主,多數人并不會嚴格按照國家法定春節假期來決定自己的返城時間,同時再加上“過了正月十五才算過完年”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都要過了元宵節才會返城就業。這就導致服務行業現在仍舊處于人手緊缺的狀態,所以勢必存在服務水平比較低,服務價格反而比較高的狀態。從主觀上來說,一些企業商家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自然希望“春節價格”延遲的時間越久越好,所以遲遲不愿意調整價格。
面對這樣的現狀,消費者應該有自己的應對之道,而不只是被動地接受。比如洗車價格大漲,那么完全可以找合適的地方自己動手洗車,或者是等過幾天洗車價格恢復正常水平再洗車,畢竟洗車這種事情早點晚點都不那么要緊。與此類似的還有理發、請家政等等。
而站在企業商家的角度,則應該避免因小失大,就是貪圖“春節價格”的小利而損害了自身的商業形象和信譽,導致自己的顧客用腳投票。如果確實因為春節前后經營成本上漲而提升服務價格還情有可原,但是如果隨著年后經營成本下降,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遲遲不降價,那就有些得不償失了。一旦給消費者留下趁“節”打劫的印象,不但會造成老顧客的流失,也很難吸引新的顧客,這對長遠經營顯然極為不利。反過來說,如果商家在這時候追求合理的利潤,讓價格相對親民,自然會贏得消費者的青睞,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回頭客。
“春節價格”是市場調節的結果,監管部門不宜硬性干涉,但正是從市場的角度出發,所以要“上得去也下得來”而不能“上得去下不來”,否則既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最終也不利于部分商家的利益。 (天歌)
編輯:秦云
關鍵詞:春節價格 消費者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