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鐘國興:精實力是核心競爭力的生命線
作者:《學習時報》原總編輯 鐘國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現在,似乎中國什么都能生產,各種商品遠銷世界各地,令人為之自豪。不過我們應該看到,表面上能力的強大,可能會掩蓋更深層次實力上的問題。中國不乏種類繁多的產品,但在許多領域都缺少真正的精品、核心產品。在社會治理上,我們保障了社會穩定發展,但是環境等問題比較突出,地方上許多問題解決得過于簡單化,導致一系列問題,距離科學化、精細化治理還有相當的距離。
從國家實力上說,中國確實比較強大,包括一般的硬實力、軟實力。但是,我們仍然缺少一種實力:精實力。所謂精實力,就是高精尖上的創新、制造,和精準化、精細化、精致化的能力。
近幾十年來,硬實力、軟實力、巧實力等概念流行,而且成為了國際上實力比較和實力競爭的重要范疇,不僅被用于國家能力的概括,而且用于城市、企業的評價。但是在這個系列中,還缺少上述精實力這樣一個概念。
精實力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核心。硬實力是否真的過硬,軟實力是否真的有力量,關鍵并不在于表面如何,而在于這種實力是否既精又實,是否在高端、精準上超越了競爭對手。離開精實力,硬實力、軟實力都可能是虛的、經不住重大考驗的。所以,精實力是硬實力、軟實力背后的真正實力,是它們的內核,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精實力是核心競爭力的生命線。今天世界上,美國芯片、德國機械、英法服裝箱包名牌產品等在世界上暢銷,靠的就是在這些領域精致、精巧的高端能力。真正的一流國家和企業,不是僅僅靠生產規模,也不是靠低端或者普通的產品銷量,更不是靠過度的輿論炒作,而是看在哪些領域具有無可比擬的精實力。具有強大精實力的國家和企業,才算得上一流。
精實力缺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精實力的差距。對于任何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精實力都是靠不斷累進而形成的,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續努力來打造。
打造精實力,應是長久堅持的戰略。惟有明確這一戰略,才知道努力的方向,才會明晰要達到的目標,才會更加明確我們振興中華的路徑;確立這一目標,才會明確精實力打造的規范性標準,明確打造精實力的步驟,并從各個方面提供戰略配合和保障。
打造精實力,應該不斷地創新累進。在以往的觀念中,創新似乎只是指重大的發明創造,這是對創新理解上的重大偏差。實際上重大發明創造只是創新的一種,產品和工作的具體改進也是創新,而且是更為常見的、實用的創新。忽略了后一種創新,工作及其產品就會趨于一般化、粗糙化。因此打造精實力,必須重視日常創新、全面創新、全員創新。
打造精實力,應該不斷強化工匠精神。中華民族自古并不缺少工匠精神,但是近幾十年由于社會變化迅速、產品迭代過快等原因,工匠精神一度嚴重缺失。打造精實力,必須重新呼喚工匠精神,不僅要培養起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而且要提倡和鼓勵從事普通工作的人成長為精益求精的工匠。
打造精實力,應該厲行嚴格的質量管理。產品質量粗糙、工作只是重視表面效果,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基本的標準或嚴格的管理。應該制定更加嚴格的懲處標準,建立有關部門監督與社會輿論監督的良性互動機制,加強對監管部門本身的監管和反腐敗工作。
其實,十九大報告中關于中國制造等許多方面內容,已經明確包含了強化精實力的要求。到2050年,要達到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就必須在經濟、文化、軍事、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大大提高精實力,因此打造精實力應該成為一種重要的綜合性戰略。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實力 創新 打造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