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任成琦: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作者:人民日報海外版評論員 任成琦
“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講話高屋建瓴、擲地有聲。講話4000余字,有善意、暖意,有告誡、決心,從歷史談到未來,全面闡述了我們立足新時代、在民族復興偉大征程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
兩岸關系70載,一封“家書”40年。從“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從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縱觀時代潮起潮落,不變的是追求祖國完全統一的初心和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妥善應對島內政局和臺海形勢變化,成功實現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兩岸交流合作達到歷史新高。新時代是中華民族和兩岸同胞大發展大作為的時代。這篇指引對臺工作的綱領性講話立足新時代,既有一以貫之的堅定性,又有與時俱進的開創性,是新形勢下反“獨”促統不可或缺的指引和遵循。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一部近代史,也是一部臺灣與祖國母親苦苦守望的血淚史。從歷史的長鏡頭看,臺灣問題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隨著國家的發展進步,我們可以自豪地斷言,愛國詩人丘逢甲痛心疾首的時代一去不返,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終結!臺灣的前途命運與民族偉大復興緊密相連。有強大祖國做依靠,臺灣同胞的民生福祉會更好,發展空間會更大,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也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現在島內有些人出于政治私利,質疑和平統一,誣蔑“一國兩制”。紀念會上的講話說得很清楚,大陸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絕非針對臺灣同胞。而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更能體現大陸與時俱進、為臺胞著想的誠意和善意。這些都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效果。說到底,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借口。
骨肉天親,血濃于水。從“惠臺31條措施”到紀念會講話中提到的“應通盡通”,從向臺青招手來大陸追夢到增進兩岸間的文化連結與認同,大陸為臺胞謀福祉辦實事、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誠意不變,沖破干擾阻礙打造兩岸命運共同體的決心不變。人之相交,貴在知心。兩岸的統一,終究離不開心靈的契合。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統一才是歷史大勢,是正道。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臺獨”終將走進歷史的死胡同。大陸已經牢牢把握兩岸關系的主導權和主動權,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持續推進,既為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也為祖國和平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畢竟,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統一 祖國 發展 必然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