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創”出一個青春來

——政協委員的創業故事

2015年05月04日 10:14 | 來源: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按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青春,是一段激情澎湃的歲月;青年,是一個敢想敢干的群體。意氣風發,揮斥方遒,帶著對未來的無限向往,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創客時代”的大潮中。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政協委員隊伍也在不斷“年輕化”。這些中青年委員中不少有著非常精彩的創業故事。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本報邀請他們與讀者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人生感悟。

 

  李彥宏:不負韶光 砥礪前行

 

  從北大資源樓420室的一個窗口斜望過去,可以看到北大校園中的43號樓,2000年3月,百度公司就誕生在那里。那里,是全國政協委員、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回望青春的窗口,也是李彥宏理想與夢想啟程的地方。

 

  如今的百度,已由起步時期的幾個人,發展成為一個擁有三四萬員工,市值近千億美元的大型公司。2014年7月17日,在巴西總統府,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巴西總統羅塞夫共同啟動百度巴西葡語版搜索引擎,李彥宏在現場輸入了首個葡語版搜索關鍵詞“BrasilChina”(巴西中國),頁面顯示出“中巴建交40周年”主題的搜索結果。

 

  回望百度15年的歷程,李彥宏說,當你心中有理想,再艱苦也會變得無關緊要。心有理想,才會有激情去克服困難。

 

  1991年,李彥宏北大畢業,遠赴美國學習計算機。不到10年,李彥宏拿到了美國綠卡,并擁有一份年薪10萬美元的工作。就在他逐漸實現自己的“美國夢”時,一位美國教授問:“你是從中國來的?中國有計算機嗎?”戲謔之言,激起了他的中國情結。

 

  中國的互聯網業必將讓全世界刮目相看!李彥宏抱著這樣的“中國夢”回國。當年北大資源樓里的百度公司,整夜亮著燈,有人困了,就躺在椅子上睡;有人實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廁所洗把臉,再回到電腦前;“煙民”們在廁所旁的過道里吞云吐霧解乏,聽夏蟲唱著夜的歌。

 

  嚴酷的市場環境從來就沒有詩意。2002年,李彥宏確立百度公司的第一波沖刺——“閃電計劃”:讓百度引擎在技術上全面與Google抗衡,部分指標還要領先Google。9個月里,“閃電俠”們在李彥宏的領導下攻關,一共15人,而Google類似的研發團隊有800人。

 

  當時,團隊中有人買了一部遙控玩具汽車,把需要交換的磁盤和文檔放在玩具車上,誰需要什么,就由車運過去;還有人買了滑板車,站在滑板上去財務室報賬。大家鉚足了干勁,只爭朝夕。

 

  期間,李彥宏生病住院,他還給大家打氣:“我們是在自己的國家‘打仗’,你們不是對Google不服氣嗎?這回真刀真槍干起來了,誰怕誰?”

 

  2002年12月,“閃電計劃”大功告成。百度的市場隊伍白天見客戶,晚上見媒體,“閃電”推廣,很快就讓中國網民明白:中國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

 

  百度公司初創階段,一位美國投資人要求李彥宏把某個項目的完成時間由6個月縮短為4個月,并將追加50%的投資。但李彥宏出于對質量的顧慮婉言拒絕了。幾分鐘的沉默之后,投資人卻大笑起來。他說:“您是一個很真實和穩重的人,把錢投給您這樣的人,我們很放心。”3年后,百度上市,全球私募基金在亞洲有史以來投資回報的最高紀錄證明了這位投資人的判斷。

 

  “我們應該珍惜青春,盡快成長。成長,不僅是專業技能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個人心性的磨煉。在這樣美好的年紀,我們有償試錯誤和承受失敗的勇氣,也有從失敗中學習、讓自己羽翼豐滿的機會。”李彥宏如是說。(本報記者 吳志紅)

 

  楊文:我有一個教育的夢想

 

  山坳里漆黑的夜晚,風雨交加。十七歲的女孩獨自一人,背著書包,穿越一片墳地,趕住縣城的高考補習班,這是年少時的楊文。

 

  如今已是全國政協委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的楊文告訴記者,高中畢業后,她被分配到一家被服廠上班。她的師傅不止一次語重心長地對她說:“小楊,雖然你沒有被分配到國營大廠,但你應該長出息,干好了,我提拔你接我的班,當裁縫。”對師傅的厚愛,她一直心存感激。但在她心里,總有一個大學夢在遠處召喚。

 

  全國恢復高考的消息傳到楊文耳中,她放棄娛樂和休息,跟著廣播學英語、到遠在十幾里外的學校去旁聽。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于考上了曲阜師范大學,讀英語專業。大學畢業后,楊文被分到了公辦大學工作,從班主任到系主任,她的事業步步攀升。1991年,楊文被公派到英國諾丁漢大學留學,她選擇了兒童英語教學法作為研究方向。兩年苦讀結束,她打點行裝準備回國時才發現,自己竟然省吃儉用積攢了八大箱子的書。

 

  回國后。楊文繼續耕種自己的幼兒英語教育夢想:在深圳她獲得了“特區最佳兒童英語教師”稱號;在濟南,她創辦了山東東方英才外語培訓學校,出版了《楊文幼兒英語》。她的“全息全感幼兒英語教學法”被學術界列為“中國當代著名外語教學法十大流派”之一,她的《幼兒英語教學法》一書填補了中國幼兒英語教育領域的空白。

 

  1998年,楊文了解到山東省30萬高考生中落榜生就有20萬。為了圓這些落榜生的大學夢,楊文在濟南創辦了全日制、多學科、綜合性的山東英才專修學院。在她和團隊的努力下,學院一步一個腳印地踏實前進。2002年,學院成為具有獨立頒發學歷文憑資格的高職院校;2004年,成為濟南首家萬人民辦大學;2008年,升格為普通本科高校,成為省會濟南第一家民辦本科高校,更名為山東英才學院。2013年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就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是全國獲此榮譽的唯一民辦高校。

 

  楊文說:“我是一個愛做夢的人,尤其是關于教育的夢,我這一生都與教育密不可分。”談及“下海”創業的心得,楊文說:“沒有人是天生的創業者,但任何一個成功創業者都有一種創業的激情與夢想,這種夢想常常和自己的志趣、愛好和特長相關。”(本報記者 解艷華)

 

  郭為:轉型比創業更難

 

  談起創業,全國政協委員、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并不陌生。“創業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重新開始,而轉型意味著你要拖家帶口地改變方向,這更難。”郭為說。

 

  郭為曾是聯想創業團隊中的一員,2000年,神州數碼與聯想集團分拆,郭為又成為神州數碼的領軍人。

 

  彼時,麥肯錫為神州數碼量身訂制了一個報告,指了3條路供選擇:一是通過電子商務改造分銷體系,成為供應鏈管理型企業;二是由渠道分銷前移,成為合同制造企業;三是供應鏈管理、軟件集成和網絡基礎設備“三箭齊發”,最后整合到IT服務的大旗下。郭為認為,IT服務是大勢所趨,這個市場一定會壯大。神州數碼毅然選擇了風險最大的第3條道路。

 

  最初幾年,轉型之路并不順暢。“犯了錯誤,是不是有很強的意志力去承受?”郭為認為,一個企業管理者需要有堅強的意志,要“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這需要有勇氣。

 

  2006年,盡管分銷業務依然是神州數碼的主要創收來源,但郭為率領的團隊在IT服務方面已經打下一定的基礎。隨后,企業資源重新匯聚,重點支持IT服務,在一輪融資過后,企業的業務步入正軌。在郭為的帶領下,神州數碼在2009年為股東和投資者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公司實現營收501.78億港元,同比增長18.55%;凈利潤達8.24億港元,同比增長28.57%。

 

  企業發展勢頭逐漸迅猛,但創新的步伐并沒有停下。就在2010年,郭為帶領團隊又開始了一次轉型,為順應國家“十二五”規劃中信息化、工業化和城市化“三化融合”的趨勢,神州數碼提出智慧城市戰略,利用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融合創新,推進中國新型城市化進程,內容涵蓋城市頂層咨詢規劃、城市基礎IT設施建設及城市的建設運營服務等。

 

  “有了智能電網算不算智慧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城市算不算?”郭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試圖舉例來說明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我看來,智慧城市并非單一方面,而是指一個體系。比如交通,它本身的智能化還不夠,還要和其他的要素結合起來,比如城市的布局、錯峰的方式甚至還包括交通治理方面的多種因素。”

 

  目前,神州數碼已經在國內十余個城市實踐智慧城市。郭為認為,推進這一業務的難度遠超此前的創業。“我們還處在一個創業探索的過程,仍然存在著失敗的可能性,這是一次巨大的轉型,但不轉型我們也沒有出路。”郭為說。(本報記者 顧磊)

 

  劉中民:20年“一諾千金”的堅守

 

  今年1月9日的全國科技獎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劉中民走上主席臺,代表甲醇制烯烴技術(DMTO)項目組從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手中接過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獎狀。那一刻,劉中民的心中滿是感慨。

 

  失敗,研究;再失敗,再研究……打從領銜“甲醇制烯烴”研究,到“以煤代油”技術在中國落地生根,劉中民團隊歷經20年“一諾千金”的堅守。

 

  “說到烯烴,聽上去挺專業,而提起塑料,大家就再熟悉不過了。”劉中民告訴記者,烯烴是生產塑料的基本原料,傳統的烯烴生產又主要依賴于石油資源。我國是個石油資源貧乏的國家,僅2013年就進口原油2.8億噸,而每年生產烯烴需要消耗原油近1億噸。“我們研究的就是用煤炭替代一部分石油來生產烯烴。”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各國已意識到這一問題,并開始研究“以煤代油”生產烯烴。“但長期以來,在甲醇制取低碳烯烴這一關鍵環節上始終無法突破。”1981年,中科院向大連化物所下達了甲醇制取低碳烯烴的研究任務,也讓1983年考上大連化物所研究生的劉中民開始有機會了解并接觸這一項目。

 

  1991年博士畢業后,劉中民擔任了“甲醇制烯烴”研究組副組長。1995年,研究團隊經過兩年奮戰,完成了中試試驗,并獲得了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這一年,劉中民被委任為研究組組長,也從老一代科學家手中接過了“接力棒”。

 

  拼搏創新的勵志往事,漫長而艱辛。1995年至2004年,因國際油價處于低位,企業投資新技術積極性不高,長期開展不了工業性試驗,項目組一度陷入困境。“想好了就要真抓實干,不讓發展機遇失之交臂。”在挫折面前,劉中民選擇了堅持。

 

  “峰回路轉”的一天終于到來。2004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國際油價攀升。時任陜西省政府領導決定,由陜西國有企業出資建設大型工業化試驗裝置,與大連化物所一道開發甲醇制烯烴工業化技術。隨即,該課題被國家發改委列為重大產業化專項。2006年5月,DMTO工業化試驗在陜西省渭南市華縣宣告成功;2010年8月8日,DMTO裝置項目又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投料試車一次成功……目前,我國甲醇制烯烴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快速形成。

 

  “找到代替石油的生產方式,不僅是產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戰略的長遠需求。我們的目標就是:轉化一代,開發一代,前瞻一代。”采訪中,劉中民把艱難的研發過程稱作是一種“享受”,而當談到取得的累累碩果時,語氣卻顯得十分淡然。(黃紹禹 本報記者 呂東浩)

 

  高健:在大上海實踐“田野”夢!

 

  2002年10月,高健還在深圳。一個農村娃在特區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也有一份幸福的愛情,事業和生活是充實和幸福的。然而,縈繞在高健心頭的始終是農村獨有的那幾許“飯菜香”:從田頭剛采摘的新鮮蔬菜,不需要添加太多的作料,就是一道天然的美味佳肴;農村里谷物飼養的牲畜,宰殺后用清水煮一煮,醇香四溢……

 

  2002年11月,高健來到了浦東。彼時的新區與繁華還掛不上鉤,“可我感受到的是這塊土地上的勃勃生機。”高健敏銳地關注到了浦東新區發展現代農業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優渥的政策環境,以及都市的國內外消費者對健康、安全食材有著巨大的消費潛力。運用現代物流理念和技術,在兩者之間建立起一個農副產品配送體系,既能降低流通成本,又能保證健康、安全消費,這是一個絕好的商機!

 

  說干就干!2003年1月1日,高健把家從深圳搬來了上海。同一天,他創辦的上海田野農副產品配送服務有限公司在浦東新區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掛牌成立。

 

  在高健的創業記憶中,整個2003年都可以用“艱辛”兩個字來形容,客戶拓展固然難,更難的是許多單位食堂負責人還習慣于傳統的點對點采購,還不太能接受集約化配送模式。于是,高健又當老板又當員工,親自上門送菜。這下子,讓客戶食堂的負責人看不懂了,“還真沒見過開奧迪車送菜來的!”

 

  “用奧迪車送菜,并非是想搶網絡時代的所謂‘眼球’,我當時想的是,在送菜的同時,也把服務和理念,一起送給客戶。”高健說。

 

  2010年,和浦東、上海一起成長的“田野”在迎來8歲生日的同時,也榮膺上海世博會后勤保障指定的6家農副產品供應商之一。高健承受了不輸給創業之初的壓力,親自帶領由專業人員組成的公司抽檢組蹲點總部。每一個品種的每一個批次的農副產品,都必須過公司抽檢組的檢驗關。世博會一役,“田野”最大的收獲就是抽檢制度的可持續性貫徹。而今,“田野”不僅成為南極科考船“雪龍號”的指定服務商,還為來自政府機關、跨國企業等50萬余消費者提供服務,浦東新區60%的幼兒園也是公司的老主顧。

 

  企業做大了,個人榮譽也紛至沓來,高健擔任了浦東新區政協委員、上海市農業青年人才協會副會長、浦東新區農協會副會長等社會職務。“我的父母是農民,我從小就深知農民的艱辛。我希望通過做大做強田野農副產品配送事業,反哺農村,帶動農民一起發展致富。”(本報記者 顧意亮)

 

  王濤:“商二代”的三次創業

 

  在青島,“萬和春”是一個頗具歷史感的名字。面對記者,一身休閑裝扮的青島市政協委員、“萬和春”的第三代傳人王濤顯得輕松隨和。但他并不輕閑,采訪中接了幾個不得不接的電話,采訪結束后還要趕去參加一個關于創客的活動。幫助青年人創業,是他作為青島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的一項重要年度工作。

 

  “我是一個‘商二代’”,在很多場合,王濤并不避諱這一點。1941年,他祖父王治緒開了間“萬和春”雜貨鋪。上個世紀70年代,他父親王世河在店里整理東西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如何把肉煮出來更好吃的“秘方”。1985年,“萬和春”第一家排骨米飯店面在臺東開張。因為心里沒底,王世河第一次只做了50份,沒想到一炮打響。王濤記得最火的時候,“萬和春”每天限量供應,只在中午賣1000份,售完為止。

 

  1993年,22歲的王濤子承父業。“那是我的第一次創業”,王濤說。1996年,經過10年積累,“萬和春”的資本達到100萬。王濤選擇成立公司,嘗試把家族小作坊變成專業化餐飲公司,引入現代企業管理理念,這讓企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盡管企業在變大,店面在變多,但始終沒變的是“萬和春”的誠信及排骨米飯的味道和質量。

 

  2002年,王濤迎來了“第二次創業”,他在全市率先開辦了量販式KTV——大家樂歡唱廣場,旗幟鮮明地倡導一種健康、高尚、低廉的消費理念,成為青島健康娛樂產業的主力軍和風向標。用“快餐式”的理念運營文化娛樂產業,得益于他幾十年的餐飲業從業經驗,與經營“萬和春”的理念一脈相承。目前,他旗下的大家樂KTV在山東省已開辦了13家。這個10年,他開始學習與不同行業的人合作,在運營中求共贏。“競合共贏”是這個階段他最大的感悟。

 

  2012年,他的運營理念再次“轉型”,由做傳統服務業轉向商業地產。這是他的“第三次創業”,這次他力求為更多的商戶服務。他在臺東投資了萬佳廣場項目,把之前破舊的閑置廠房改造成為一個綜合性服務業載體,該項目也是市北區2012年的重點項目之一。萬佳廣場以餐飲娛樂為主題,配合文化娛樂、購物休閑、情侶空間、青島特色旅游等配套商業,為繁榮臺東商圈做出了貢獻。

 

  王濤并沒有滿足于自己的成功創業,還積極為更多的年輕人創業提供支持。作為青島市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他說協會今年有兩大任務,一是建成青島國際創客公寓,二是成立青年創業基金,為全市青年創業搭建平臺。(本報記者 陳小艷 代桂云)

 

  江山:家族企業新生代的創業經

 

  4月24日,由匯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勤)投資的上海普麗盛包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作為這家香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掌門人,年僅32歲的上海市政協委員江山為自己的創業之路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成立于2009年的匯勤,專注于推動中國內地創新型中小型企業的持續成長,在其投資的企業中,已經有兩家成功上市,還有兩家即將上市,成績優秀。然而,回顧創業的歷程,卻有許多不為人知的艱辛。

 

  “做基金很辛苦,很多事情都要花時間親力親為。”江山笑著說,“不少人甚至問我,你們一定是成立的第一天就住進了大大的辦公室吧?其實剛開始我們連辦公室都沒有。”2009年,被父母從美國“強拉”回到香港的江山,并不滿足于在自家企業做資產管理,醉心創業的他,最終約同港澳臺四家家族企業新生代一起,創立了香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匯勤投資。

 

  “由于最初知名度并不高,與內地企業的初期接觸需要慢慢溝通,進行得很困難。”起初,江山跑生意都靠“敲門”。“碰到有的接線生或掛電話,或置之不理,都是很常見的。”江山回憶說,得到信任沒有那么容易,初期的這種付出是必要的。

 

  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突圍的辦法,并擁有準確的投資眼光,是股權投資基金的成功之道。2010年9月,匯勤投資上海普麗盛,就是看中了普麗盛在無菌包裝上技術優勢。“普麗盛通過自主研發,成為第一家成功打破西方壟斷的中國企業,是能與國外技術媲美的中國自主研發技術的最佳例子。”江山說。

 

  總結自己的創業之路,江山認為很多經驗和精神上的力量得益于自己的家族。

 

  從小在香港國際學校就讀的江山,對祖國內地及創業環境的認識,來源于寒暑假與父母奔走內地創業的時光。“他們認為,對我最好的培養,就是讓我切身體會。”

 

  “與父輩留下的資金與資源相比,更大的資產是他們留下的良好的社會名聲。”江山說,父母多年在內地的投資,留下了廣人脈和好口碑。

 

  也因為同是家族企業的緣故,江山格外能理解家族企業對風險的擔憂,于是也更能設身處地地為投資企業考慮。“我們從來不從高往下看這些合作伙伴,而是堅持與他們一樣秉持著創業者的精神。”江山告訴記者,在匯勤有幾條規矩,公司所有成員出差時,機票要買經濟艙,住宿要兩個人住一個房間等,“絕不因為公司發展好了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要始終維持創業精神,保持創業者的心態。”江山說。(本報記者 紀娟麗)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政協委員 創業故事 李彥宏 楊文 郭為 劉中民 高健 王濤 江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