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戒煙是控癌頭等大事
受訪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 石遠凱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 尤長宣
美國癌癥協會近日發布未來10年全國性抗癌重大計劃,被稱為“癌癥預防和死亡率下降2030藍圖”(以下簡稱“藍圖”),系統分析了從1930年到2015年美國癌癥死亡率明顯下降的原因。
癌癥死亡率明顯降低
1991年,美國的癌癥總死亡率為215.1/10萬人,是“死亡高峰”,之后總死亡率明顯下降,到2015年已降到158.7/10萬人,平均降幅達到26%。1990年(男性死亡率峰值)時,男性癌癥死亡率為279.8/10萬人,女性為175.3/10萬人;到2015年,男性為189.9/10萬人,女性為135.8/10萬人;女性降幅23%,男性降幅達到了32%。
“藍圖”分析指出,從1930年到1990年,男性癌癥死亡率之所以一路飆漲,主要是因為吸煙引發的癌癥患者數量居高不下,尤其是肺癌。過去,死于肺癌、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患者,幾乎占了美國癌癥總死亡人數的一半。自1990年起,這四種癌癥死亡率開始下降,帶動了整個癌癥死亡率趨勢的改變。美國癌癥協會分析后給出癌癥死亡率下降的三大原因為:
控煙取得良好成效。2014年的癌癥調查顯示,現階段,吸煙直接引發了19%的癌癥,導致了29%的癌癥死亡率。美國男性吸煙率由1955年最高峰的55%下降到2015年的17%,女性吸煙率由1965年的35%峰值,下降到2015年的14%。美國控煙成績斐然,致使肺癌死亡率下降明顯,是癌癥總死亡率下降的最大功臣。
過去,美國到處可見吞云吐霧的人,抽煙還一度成為富人階級奢華品味的象征。這一現象在1964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美國公共衛生局發布“吸煙與健康報告”,隨后通過提高煙草稅、加強宣傳、推動立法等各種手段,成功降低了吸煙率。如今,美國公共場合全面禁煙,除了專門設置的吸煙區,看不到任何吸煙的人,尤其在精英階層中,抽煙的人極少,反而越窮的人抽煙率越高。此外,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在2017年7月推出“削減香煙中尼古丁含量至非成癮性水平”,以此約束煙草制造商,改變生產標準,取得很好的效果。
早期篩查和預防。篩查能發現息肉和早期腫瘤,減少晚期癌癥的發生率。例如,美國結直腸癌死亡率連續20多年下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篩查,尤其是腸鏡的普及。宮頸癌死亡率的降低,主要得益于宮頸涂片篩查和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的普及。宮頸癌是少數在中青年人群中高發的癌癥,約四成患者不到44歲。幾乎所有宮頸癌都由HPV感染引起,疫苗加篩查成為高危人群的雙保險。
對美國上班族來說,預防癌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體檢。公民的醫療保險項目中都含有體檢,自己承擔的費用并不多,一些福利機構還會免除低收入者的體檢費用。在一系列體檢項目中,癌癥篩查是必須的,幫助不少人挽救了生命。此外,關愛女性乳房健康等公益性組織,經常會發起講座,散發有關癌癥教育方面的資料、手冊等。
治療方式的進步。作為發達國家,近幾年,美國新療法層出不窮,出現了不少革命性的藥物,如治療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治療藥物、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新型免疫細胞療法等,大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生存率,甚至治愈率。此外,針對宮頸癌等侵襲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也發生了改變,如手術從開大刀變成了腔鏡,既有利康復,又減少了并發癥。
抗癌前路漫漫
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10萬,死亡約200萬人。近20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死亡率逐年提高。專家分析認為,我國抗癌形勢嚴峻,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不足。
控煙效果不夠理想。中國是不折不扣的“煙草大國”,雖然政府頒布了很多法律法規,但收效不大。全球上百個國家吸煙率都在下降,中國煙民數量和煙草消費卻不降反增。2017年公布的數據顯示,男性吸煙率為52.1%,女性為2.7%,且逐步呈年輕化。中國男性吸煙現狀相當于美國半個世紀前,而女性即便吸煙率不高也會受二手煙影響。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尤長宣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之所以“屢控不降”,一方面是大家健康意識不夠;另一方面,煙草在很多地區屬支柱性產業,煙草產業產量巨大,控煙執行起來有一定難度。
早期篩查不夠普及。與美國相比,我國不管是宮頸涂片篩查還是疫苗接種率都不高。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告訴《生命時報》記者,癌癥如果發現得早、治療得及時,很多都是可以治愈的。但目前國人對精準篩查認知不足,主動篩查意識不強,行動力欠缺,導致許多患者錯失了癌癥的最佳治愈期。
公共衛生亟待加強。除了“藍圖”中提及的三大原因外,公共衛生的進步,使得美國胃癌死亡率下降。1930年,胃癌死亡率在全美男性死亡率中排名第一,女性中排第二。后來,冰箱普及、食物保存方式進步等,大大減少了胃癌的死亡率。如今,胃癌死亡率已退出美國前十的行列。但我國不一樣。尤長宣說,食品不衛生、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飲食不規律是導致胃癌的主要原因。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在食品安全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但由于城鄉差別、貧富差距、人口眾多等因素,“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的食品安全仍存在問題。其次,經濟快速發展,人們普遍壓力大、作息和飲食不規律,甚至感到不舒服也不及時治療,這些都會導致我國胃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預防才是最優方案
“藍圖”指出,對抗癌癥的順序應該是“預防>篩查>治療”,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來預防癌癥,是降低癌癥死亡率的最優方案。
控煙戒煙,加強意識。煙民數量上升的直接后果是肺癌死亡率的上升。尤長宣建議,我們首先要加強國民、產業的控煙意識。除了政府,社會和個人也要參與到控煙工作中來。例如,家里要定下基本家規,督促煙民戒煙;所有公共場所要明文規定禁止吸煙,并嚴格監督處罰,當吸煙成為不方便的事情,煙民自然就會減少。
合理膳食,平衡心態。石遠凱說,大多數癌癥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因此保持科學的生活習慣很重要。平時要多和親朋交流,學會自我減壓;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周末還可以到戶外運動,呼吸新鮮空氣,放松緊張的心情;飲食方面,要多吃蔬菜和水果,每日達400~800克,盡量選擇新鮮衛生的烹調方式,不吃燒焦的食物,少吃腌制、熏制食物,盡量不喝酒,易腐敗的食品應儲存在低溫、干燥等環境中,減少霉菌污染。
定期體檢,防患未然。絕大部分處于一期的癌癥是可以治愈的。越早發現、早治療,治愈的可能性就最大。定期體檢是防癌、抗癌最好的預防方式,只需花上半天時間“折騰”一下,很可能就受益終生。
編輯:趙彥
關鍵詞:戒煙 控制癌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