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人民至上 實踐第一 ——溫州“探路者”的擔當與使命
人民政協網溫州9月10日電(記者李宏 鮑蔓華)40年前的溫州,人口稠密,資源匱乏,交通閉塞,工業落后,城市破舊,是當時中國最為貧困落后的地區之一。8月23日,盡管炎熱的氣溫高達36度,記者還是懷著對溫州人勤勞勇拼的敬佩、懷著對溫州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心來到了位于溫州樂清市,中國正泰集團公司采訪。
圖來自浙江新聞
在“溫州模式”發祥地之一——樂清市,中國工業電氣龍頭企業正泰集團就坐落在這里。8月16日晚間,中國工業電氣龍頭企業正泰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正泰電器發布2018年半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9.02億元,同比增長20.1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7.83億元,同比增長41.87%。正泰集團黨委書記吳炳池介紹說公司立足主業促轉型,圍繞“電”字求發展,正向著國際化公司邁進。正泰的創新發展,正是溫州人把曾經生存劣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創造經濟奇跡的縮影。
在歷史長河中敢為人先
在中國的版圖上,溫州是一個極不起眼的小地方。人多地少、資源匱乏。改革開放前,交通不暢(一面環海、三面靠山),若想走出去只有水路一條(溫州方言中“水”“死”同音,溫州老百姓戲稱溫州只有死〈水〉路一條)。惡劣的自然環境,逼著溫州人只能走出去尋找生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的思想路線,以及改革開放的方針政策,給溫州和溫州人帶來機會。溫州人聞風而動,逢時弄潮。依托“百工之鄉”的傳承,他鄉街頭巷尾出現了一批彈棉郎、修鞋匠、木工、裁縫、……1982年,溫州出現創業小高潮,當地個體工商企業超過10萬戶,約占全國總數的十分之一;30萬供銷員奔波于全國各地。遍布城鄉的民辦小企業,“生在里弄里,長在民宅中”成為農村經濟的一大支柱。
1984年,對很多人來說也許平淡無奇,但對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來說,確實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正泰集團的前身樂清縣求精開關廠誕生。在柳市“假冒偽劣”盛行時創辦企業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很不容易。在整頓與扶持雙管齊下的策略之下,包括求精開關在內的一批柳市電器企業逐漸走上了良性發展軌道。經過連續數年的快速擴張,1994年2月2日,溫州市政府發文批準組建溫州正泰集團,這是樂清市組建的首家企業集團,也是全國低壓電器行業首家集團。1995年11月10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同意溫州正泰集團晉升為無區域性企業集團。
在正泰集團的示范帶動下,上世紀90年代,“中國電器之都”涌動著一股“集團熱”。據《樂清市民營企業志》記載,1994年2月2日溫州正泰集團掛牌成立后,同年5月10日浙江德力西集團成立。1995年8月28日,浙江長城電器集團宣告成立。1996年5月,浙江人民低壓電器廠聯合66家企業組建成立了浙江人民電器集團。1997年4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核準,浙江長城集團晉升為無區域集團。同年5月、6月,天正集團、人民電器集團等先后晉升為無區域集團……這些企業集團紛紛建立現代企業用工制度、分配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內部審計制度等,為浙江省現代企業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假如不是在溫州,假如不是在浙江,假如不是在改革開放這個年代,就不可能有正泰。自己經歷了修鞋三年,前店后廠五年,34年的創業歷程貫穿了改革開放的全過程,我感恩這個偉大時代,而這個時代造就了我們”。南存輝說。
“1999年,我擔任了集團公司主辦會計,正泰集團會計核算軟件系統通過了樂清市財政局的備案,成為首批實現會計電算化軟件真正代替手工記賬的企業。公司的會計核算進入了規范化軌道,從此有了質的飛越?!?992年進入公司財務部的王旭梅在與企業同成長中,從懵懂不諳世事成為一名出色的財務高手,見證著正泰集團從制造到創造再向智造的飛躍,王旭梅覺得在正泰工作的每一天都是甜的。
依靠民營經濟的推動,通過社會化分工和專業化協作,溫州相繼建成了“中國鞋都”、“中國電器之都”、“中國汽摩配之都”等30多個全國性的生產基地,獲得170多個個中國馳名商標、50多個中國名牌產品和100多個國家免檢產品,品牌總量位居全國同類城市首位。如今,溫州民營經濟占工業產值的95%以上,占財政收入的70%以上,已經成為溫州經濟的主要支柱。
“溫州人的成功毫無疑問是逼出來的、闖出來的、干出來的、放出來的。但“溫州人”善于抓住機遇,成就了此后長達數十年的‘溫州傳奇’。 像我兄弟姐妹多,家庭比較困難,從小吃土豆和地瓜長大,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白米飯,靠砍柴賣錢和做臨時工的收入完成學業,改革開放,讓我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笔姓f委員、溫州菲奧納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建國回憶起那些時光很是感慨。做過教師,干過供銷的徐建國依靠銀行部分貸款,在88年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個企業水暖閥門廠,1992年轉行溫州鹿城創辦皮鞋廠,1999年,他將眼光瞄準了與皮鞋行業息息相關的皮具護理化工產業成立了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并成功轉型。
“敢為人先”對溫州人而言,不僅是一次生產方式的轉變,更是一次思維方式的飛躍。“敢為天下先”,只要是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溫州人就在實踐中大膽去闖、去試。在舊有觀念和制度束縛依舊強大的日子,溫州人一往無前,敢拼敢闖。
到國際舞臺唱溫州戲
這幾天,溫州市政協委員、加納溫州商會會長黃永滔一直很興奮。9月3日,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同日,中國-加納(溫州)合作交流會在溫州舉行,加納溫州商會是此次活動的承辦方,作為會長,這場交流會對黃永滔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在他看來,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召開,為中非合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溫州與加納兩地經濟互補性強,下一步,他將繼續為溫州與加納在產能合作上牽線搭線,讓中非合作更加根深葉茂。已在非洲投資長達15年的黃永滔,從一名投資商人,進而成為中非友好使者。
像黃永滔一樣在世界各地經商的溫州人還有很多。目前,僅溫州,已有2000多家企業與加納有經貿往來,80多家溫商制造業企業在加納注冊創業,還將規劃建設加納溫州產業園。
有人形容,溫州人是有陽光的地方就有溫州人一樣無所不在。如今溫州人不僅遍布中國,已延伸到世界各個角落。1988年,溫州僅6家專業進出口公司有進出口經營權,進入新世紀后溫州實施經驗主體多元化、出口商品多樣化,出口市場多元化的外貿發展戰略,享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越來越多,中國鞋都、服裝名城、鎖都等溫州產業集群的發展,為外貿出口提供了多樣、時尚的產品來源,越來越多溫州人走出國門、溫州企業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
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說:“商人,一個有遠見的商人,他必定有社會責任感?!?/p>
三十多年前,棄政從商,丟掉“鐵飯碗”的日本溫州商會會長、浙江省政協委員李建江下海經商。在朋友介紹下結識日商開始了二十多年的旅日投資生涯。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李建江短時間內就籌集了資金,運送一大卡車急救物資送往重災區。在日經商二十多年來,李建江一直用愛心與誠信經營著溫商的商道與人道。“中央提出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后,我們旅日浙商馬上成立了浙江商會對接‘一帶一路’戰略,目前,已與義烏簽訂合作備忘錄,在東京建立了義烏市場,在義烏建立了東京館,我們要積極發出中國聲音、講好溫州話”。 李建江對在“一帶一路”上添磚加瓦充滿了期待。
“聯系在外溫州人的網絡是溫州商會、溫州僑團。他們不遺余力傳播溫州,在全世界建起了溫州街、溫州商城與溫州大廈,他們把溫州制造賣到了全世界,他們熱衷公益,在當地口碑良好,他們抱團,為維護老鄉權益竭盡全力,他們的奮斗改變著他們自己的命運,也把彈棉花、偽劣產品這些詞丟進了垃圾桶,把品質變成代表溫州的符號。中共溫州市委、溫州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在外溫州人,地方政府的服務也不斷加強。當代中國公共外交的主要力量在民間,溫州的公共外交更是在民間?!睖刂菔姓f副主席、僑聯主席謝樹華介紹說。
勤于走出去、敢于走出去、善于走出去,讓不一樣的溫州人走在了改革開放的前列。
從文化眼看改革足跡
“溫州在改革開放之初主動擔當了改革先鋒與經濟先行的重要角色,實現了體制的突圍,創造了許多個中國的第一,打造了五十多個‘國字號’特色產業基地金名片。小商品大市場、專業市場遍布全國,商業網聯通全世界,產權改革、金融改革、小城鎮建設等走在全國前列?!疁刂萑恕疁厣獭蔀槭澜缧苑Q號,溫州曾經一時站立在改革開放舞臺的中央。深度觸摸了創立溫州模式和那個年代溫州的資料后,感到有強烈的時代性、地域性、特色性,那種溫州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以及時代巨變背后的人和事,都已經成為可歌可泣的故事了?!痹跍刂菔姓f文史委,編撰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溫州卷讓溫州市政協文史委的每一位參與者都從資料堆里時時產生感動。
“其實生活在這座城市中,文化就如熟悉的陌生感。溫州鼓詞、甌劇、甌繡等民間非遺,至今,已很少有人能說出它們的歷史淵源”。談起文化感受與體驗,原溫州社科聯副主席洪振寧這樣感慨,有朋友來溫,需要在介紹一番之后,朋友才會感嘆:“噢!原來溫州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
溫州不缺文化且獨具地域特色。近年來,溫州更是收獲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國字號的6張金名片。
“數十年來,溫州人不斷開拓,勇于探索,資源有限而創意無限,區域有界而創新無界,在改革發展中形成一種探路者的性格,他們的創新思維、合作能力、商業智慧和敢為人先的精神和善行天下的作風,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傳統,在這里,這種文化傳統和探路者的人民性繼續延承,溫州人民正在續寫創新史,進行新的創造?!焙檎駥幵陉P注溫州前進的步伐,也一直關注溫州文化的發展與變化?!霸跍刂菸幕l展史上,往往不是一個一個的文化名家,而是一群一群單個、善于抱團、充滿創造活力的知識群體。”在他的視角中,溫州人身上獨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品格更值得深究。
2003年10月11日,首屆世界溫州人大會在溫州新建的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共同的名字、共同的鄉音讓世界各地的溫州人集聚故鄉,為全體溫州人的心中點亮了一盞照亮回家路程的航標燈?!案幕痹谖幕J同上明確了虛擬的“世界溫州”影響“現實溫州”的路徑,是溫州文化在“世界溫州人”的平臺上得以延續。
溫州大學改革開放后融合東西文化,衍生新的文化生態。外面的人走進來,溫州人走出去,在這個平臺上,溫州人以開放的心態,包容的胸襟,由文化自戀走向文化警醒,由文化自強到文化自信。
在浙江紅蜻蜓集團,文化,一直是紅蜻蜓的一張亮麗名片。據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介紹,自1995年創立以來,紅蜻蜓秉承“品牌開路,文化興業”的發展思路,以“傳承鞋履文化,創造顧客體驗”為企業使命,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堅持不懈地挖掘、研究、傳播中華鞋履文化。文化之履,既是中國五千年鞋履文化的沉淀與精粹,也是紅蜻蜓走過二十多年的夢想之履。
“從鞋文化到文化鞋”,創立伊始金波始終相信:當中國消費者開始認同本土品牌時,文化積淀就會成為品牌的核心資源。
2015年,以全球視野續寫新一代溫商傳奇的《溫州兩家人》登上央視,又一次引起了海內外中國人熱烈反響。從《溫州一家人》到《溫州兩家人》,講述了溫州人跟進時代腳步創業創新的故事,也串起溫州人走出溫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步伐。繼《溫州一家人》《溫州兩家人》之后,《溫州三家人》也預計于今年播出,獻禮改革開放40年。
據了解,溫州正在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把“溫州兩家人”的步伐邁得更遠,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獨特貢獻。在一帶一路上傳播溫州文化,講好中國溫州故事。
在改革再出發的當口,重溫“溫州模式”,其實也在重溫“溫州人精神”。在溫州的時間越久,你越能體會,這里不僅開啟了一種經濟發展模式,講述著經濟發展故事。這里還肩負著一個改革“探路者”的擔當與使命。
【短評】:
提起溫州,世人皆知這里“無街不市、無巷不販、無戶不商。
40年前的溫州,人口稠密,資源匱乏,交通閉塞,工業落后,城市破舊,是當時中國最為貧困落后的地區之一。為了解決溫飽問題,他們想方設法把全國各種各樣的化仟廢料通過各種渠道搞到溫州,然后進行漂洗,曬干后進行彈紡,織成錦綸地毯,三塊錢一米,這在國有企業根本不可想象。勤奮成為了溫州人的最大動力。其生產方式是,家家戶戶樓上住家,底下彈華,晝夜不停……樂清柳市鎮是過去是全國最大的變壓器生產基地。有的國有企業把舊變壓器當廢品扔掉了,溫州人卻把舊變壓器當做寶貝搞到柳市來,先把里邊的機油倒出來,變壓器中還有點白金和銀,把它提煉出來,積少成多,然后把舊變壓器當廢鋼鐵賣。雖然一個變壓器不多,就這樣積少成多也成了可觀收益。而且當時的交通并不發達,把全國的東西收集到柳市鎮來,他們下了功夫,吃了苦,干出了自己事業,還解決了就業問題。
那時,溫州大力發展非公經濟,辦小作坊式的家庭小企業,來調節市場產品和勞動力的供求關系,解決了大量下崗職工再就業的非常重要的辦法。
數十年來,溫州人不斷開拓,勇于探索,資源有限而創意無限,區域有界而創新無界,在改革發展中形成一種探路者的性格,他們的創新思維、合作能力、商業智慧和敢為人先的精神以及善行天下的作風,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傳統,在這里,這種文化傳統和探路者的人民性繼續延承,溫州人民正在續寫創新史,進行新的創造。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回頭望去: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仍然面臨著新的形勢。如何發揚成績,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關鍵時刻還是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決“兩富兩美”問題,既物質富裕、精神富有。浙江就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思想要求,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干在實處永無止境,才能把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得更快更好,才能真正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溫州 中國 文化 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