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中哈農業合作結碩果:“這樣的合作模式我們很需要”
8月的阿拉木圖,驕陽似火。在位于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圖爾根村的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創新園里,哈方農藝師阿布姆斯利姆·阿利蘇爾塔諾維奇正在田間查看玉米生長情況。望著顆粒飽滿的玉米,阿布姆斯利姆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中國的玉米品種防病和抗旱能力非常強,中國專家帶來了新技術、新品種?!肮_克斯坦非常歡迎農業創新園這樣的合作模式。中哈兩國山水相連,這是鄰居對鄰居的幫助!”
2015年5月,陜西省楊凌示范區和哈薩克斯坦國際一體化基金會簽署協議,決定共同開發建設總面積為200公頃的中哈農業創新園。雙方在創新園內開展優良品種、節水灌溉、經濟林果、農資農機等領域新產品的試驗、推廣和經營。
中國的農業專家來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教授張正茂兩年多來已經多次往返中哈兩國,在農業創新園常常一待就是幾個月。在圖爾根村農田邊,張正茂指著長勢喜人的玉米告訴記者,“我們試種了多個品種,有耐旱的,有結實好的,有抗病蟲害的,效果都不錯。今年開始,我們會從收獲的果實中篩選出種子,給當地的農民種植”。
中國的農業技術能手也來了。來自陜西楊凌的50多歲農民杜雙社,大半輩子跟蔬菜種植打交道。他來農業創新園是為了在這里試驗大棚蔬菜技術?!霸谥袊?大棚種植蔬菜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我們把蔬菜大棚技術搬過來,幫助當地人學會控制溫度、濕度,能讓這里的蔬菜品種豐富起來,幫助哈薩克斯坦人民告別冬天只有土豆加白菜的歷史。”杜雙社說。
3年多來,中哈農業創新園引種試驗小麥、玉米、大豆、油菜和苗木等45個品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中國專家研制的WW—5小麥畝產319公斤,較當地品種增產82.3%;P2大豆畝產232.5公斤,較當地品種增產32.7%……目前合作試驗田進入了收獲季節。
在農業創新園合作方圖爾根尼一體化公司的辦公室里,墻上掛滿了各種小麥的樣本,有哈薩克斯坦自有的品種,有來自中國、俄羅斯等國的品種。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小麥是哈薩克斯坦最主要的糧食作物和食物,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85%,年種植面積2億畝左右,“農業創新園以引進中國品種和篩選當地優良品種為主,雙方合作開展作物育種和耕作栽培技術,逐步建立作物品種示范推廣基地。通過引進中國小麥品種的高產抗病基因,采用常規育種與現代生物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改造和提升哈薩克斯坦的小麥產量和抗病性。這樣的合作模式我們很需要”。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選派了10人專家教授團隊常年為農業創新園提供技術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副院長郭東偉介紹說,2016年11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發起成立了由來自絲綢之路沿線14個國家的76所涉農大學、研究機構和知名企業組成的“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先后與哈薩克斯坦國立農業大學、賽福林農業技術大學和北哈州農業大學簽訂科技人才長期合作協議。
古有張騫出使西域,經古絲綢之路帶回了葡萄、石榴、胡麻、苜蓿等農作物。今天,源自中國的種子、技術正走出國門,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生根發芽。據統計,最近5年,中哈兩國農產品貿易額增加了20%,哈方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增加了1倍多。(記者 廉 丹)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農業 創新 品種 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