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以人為本綠色發展 產城一體勾勒未來——陜西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調查
新華社西安8月27日電 題:以人為本綠色發展 產城一體勾勒未來——陜西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調查
新華社記者李勇、石志勇、張駿賀
以人為本讓百姓共享發展紅利,以綠色生態為基底破解“大城市病”,以現代產業體系為內核驅動城市發展……作為我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陜西西咸新區不斷開拓創新,在以人為本、綠色發展、產城一體等先進理念的指引下,實現了惠民、生態、產業等領域的“多贏”局面,在關中平原上筑起一座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綠色生態城市。
以人為本彰顯城市“溫度”
由于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發展需要,咸陽市底張街道瓦劉村村民的房子幾年前被征遷,心存顧慮的陳書明當時差點當了“釘子戶”。如今陳書明已回遷至“空港幸福里小鎮”的高層住宅內,同時還享受著空港新城對回遷村民實行的“五金”保障體系:征遷補償有現金、閑置房屋有租金、商業面積分股金、區內就業掙薪金、老年生活有保障金。
作為地處西安與咸陽兩大城市之間的城市新區,西咸新區的規劃區域與原有行政區域大量重疊,轄區內有大量村莊和農業人口,如何穩妥推進城鎮化引人關注。
“城鎮化進程不是簡單的征地造城,而是要使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共享發展紅利。西咸新區始終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村民’變‘市民’后不僅住有所居,還能勞有所得,保障他們的長遠生計。”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說。
在西咸新區的空港、灃西、秦漢等五個新城里,得益于特色小鎮和都市農業等業態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成為“上班族”。今年58歲的李芳茹是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坡劉村村民,以前一家人種地每年收入不到兩萬元。把家里部分土地流轉出去后,現在的李芳茹和丈夫都成了附近一個酒莊的工人,兩人加起來每個月能收入3500多元。
“綠色基底”涵養城市“氣質”
如今,走在位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渭河景觀帶,映入眼簾的是堤上綠樹成蔭,灘內水草豐美,時見魚鴨飛鳥,引來不少市民在此嬉戲游玩。
建設大小水系45條,打造湖泊、濕地23處,5000畝的大西安中央公園加速建設……西咸新區以打造現代田園都市為目標,綠色、生態、低碳作為發展之基,通過增綠擴綠、“柔性治水”等方式,孕育出獨特的城市“氣質”。
綠色發展,也成為西咸新區破解“大城市病”的妙方。每逢暴雨全國不少城市都會陷入“看海”窘境,而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卻能靠“海綿城市”技術安然度過雨季。作為全國“海綿城市”試點地區,截至目前灃西新城已實施海綿型園區240萬平方米、海綿型道路50余公里、海綿型公園綠地140萬平方米。
西咸新區還探索利用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緩解大城市的冬季霧霾之困。西咸新區秦漢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朝輝介紹,中深層地熱供熱技術就是通過向地表以下2000多米鉆井,將地下熱能通過有效介質傳遞到地面上的設備房進行蓄熱供暖。目前秦漢新城已在10萬多平方米的商業住宅和7萬平方米的寫字樓推廣使用,有效減少了煤和天然氣的使用。
針對大城市因為管線維修而反復開挖的“拉鏈馬路”現象,西咸新區持續推進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在城市下面建設“隧道式”空間,將污水、燃氣、熱力、電力等管線集納其中進行統一管理,確保城市有序安全運作。
現代產業體系構造城市“內核”
今年3月,總投資400億元的寶能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在西咸新區開工建設。寶能新能源汽車西安基地負責人李永鴻說,項目已經進入土建施工階段,并有300多人投入到新能源汽車的前期研發,一期建成后將達到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
“產業興則城市興”,近年來西咸新區初步形成了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臨空經濟、文化旅游等六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五個新城分別布局臨空經濟、大數據、文化旅游、都市農業等產業,發展定位清晰明確。西咸新區黨工委書記岳華峰說,西咸新區把產業作為發展之“魂”,依托陜西的科教、軍工等優勢,因地制宜搭建現代產業體系,為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以就業和城市功能為導向布局產業,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西咸新區在“產城一體”的探索道路上步伐穩健。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占地約5000畝的“中國西部創新港”工地,教學科研板塊正在加緊施工,西安交通大學的教學樓已全部封頂。“與西安交大合作共建的創新港,將吸引超過5萬名高素質人才,成為集科研、教育、孵化、綜合服務為一體的開放式學鎮。”灃西新城管委會主任劉宇斌說。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新區 西咸 發展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