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力保流動性合理充裕 央行將連打組合拳
央行6月28日發布公告稱,為穩定半年末資金面,人民銀行于2018年6月28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8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55%。鑒于當日有1800億元到期,據此,央行實現凈回籠資金為1000億元,為連續第4日凈回籠。對此,昨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6月末資金面收緊的可能性偏低,流動性有望平穩跨季。7月份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會比較適度充裕,未來央行可能還會通過降準增加長期資金供應。
7月份流動性將適度充裕
6月28日,銀行體系資金面穩中向好,除了7天期品種和14天期品種的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有小幅上升之外,其它期限的利率全部都是下跌。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周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連續凈回籠,資金面整體延續月內寬松態勢。考慮到今年上半年財政支出進度偏緩,半年末支出力度料將加大,這在吸收央行凈回籠因素后還會補充銀行體系流動性。因此,6月末資金面收緊的可能性偏低,流動性有望平穩跨季。
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補充了資金,緩解了半年末資金需求。
王青認為,6月份以來央行打出的政策組合拳顯示央行意在穩定跨季資金面,并適當彌補銀行體系中長期流動性缺口。
展望7月份,有約3600億元MLF到期,和約6000億元-70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對此,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冀昨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7月份整個市場的流動性會比較適度充裕,原因在于,一方面,7月份已經過了二季度的考核時點,另一方面,前期央行的定向降準等措施的效果會慢慢體現出來。
“雖然7月份有3600億元的MLF到期,以及65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但市場沒必要擔心這類工具的到期,因為央行肯定會針對市場流動性狀況進行對沖。”陳冀表示。
鄂志寰認為,7月5日將釋放約7000億元資金,外加央行會根據資金面情況適時進行公開市場操作,相信7月份流動性將維持穩定均衡。
王青認為,為防御潛在外部沖擊對市場情緒的影響,預計央行將在公開市場轉入凈投放。因此,7月份流動性有望繼續處于穩定寬松態勢,貨幣市場各主流品種利率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25日下發的《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流動性新規”)將于7月1日起正式執行,對市場流動性是否會造成一定的擾動引發市場的關注。
對此,鄂志寰認為,由于其延長了流動性匹配率(LMR)和優質流動性資產充足率(HQLAAR)等相關指標的過渡期,同時在流動性匹配率(LMR)指標的計算上新增了來自中央銀行的資金,將有助減緩銀行的達標壓力,并有利于緩解季末資金面的緊張。但由于新規同時調降了活期存款在LMR中的折算率,對活期存款占比較大的銀行或帶來一定壓力。
“大型商業銀行達到監管要求并不難,對依賴同業存單的中小銀行影響較大。但流動性新規留有過渡期,短期內對市場資金面不會構成明顯影響。”王青表示。
貨幣政策靈活性顯著增強
央行28日發布公告稱,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8年第二季度(總第81次)例會于6月2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要繼續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經濟金融走勢,加強形勢預判和前瞻性預調微調。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繼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按照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主動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增強金融業發展活力和韌性。
對此,市場普遍認為當前貨幣政策邊際放松特征明顯。在陳冀看來,貨幣政策邊際放松有其必要性。因為當前企業部門的信用風險上升,主要原因是之前的金融去杠桿造成的,很多企業在表外融資資金成本比較高,但現在表外的渠道無法融資,企業過去表外的融資到期,但在表內信貸由于資信等級不夠,而借不到相應的貸款,就會出現信用風險。另外,包括之前很多企業發債,到兌付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進行兌付,也會出現流動性風險。
陳冀表示,為了防止企業部門信用風險的擴大化,現在央行強調定向放松,保證釋放的流動性盡量流向企業部門,來緩解企業當前面臨的信用風險問題。
王青表示,從資金面來看,當前貨幣政策向偏松方向有所微調,但這主要是為了控制流動性風險,同時支持新動能培育和保就業、促轉型,并不代表貨幣政策轉向全面寬松。近期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持續下行、迭創歷史新低,M2增速也處于歷史低附近。這些數據表明,前期多種政策工具的運用并未改變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主基調。
今年以來,央行先后使用CRA(臨時準備金動用安排)、PSL、定向降準(置換MLF)、MLF抵押品擴容等貨幣政策工具,市場人士認為,目前貨幣政策總基調仍保持中性穩健,但靈活性有所增強是最為顯著的變化。
鄂志寰認為,今年以來,央行使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反映出央行的貨幣政策更具針對性和靈活度。貨幣政策的靈活度體現在央行對不同領域運用不同的貨幣工具,例如為增加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的貸款投放,央行實施定向降準;為支持綠色金融,央行將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納入MLF擔保品范圍。由于近期央行的貨幣政策操作主要針對特定領域,因此這并非代表貨幣政策的轉向,其目的在于通過差異化貨幣政策調整市場的流動性結構。相信未來貨幣政策仍然是延續穩定中性的基調。
陳冀表示,當前貨幣政策的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央行的調控方向,即結構性的調整,通過各種工具的使用和搭配,來引導流動性向實體經濟去做好金融的支持,而不是將增量資金流向資本市場,或者是流向目前調控的房地產市場,體現了脫虛向實的策略。
王青表示,上半年以來,伴隨著金融嚴監管不斷加碼,主要金融數據持續下行,債券市場違約事件引發廣泛關注。近期數據顯示,宏觀經濟總需求偏弱,國內消費和投資增速均創多年新低,GDP增速下行壓力增大。為此,監管層在推進資管新規落地,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同時,通過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寬松,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政策靈活性,呈現出“嚴監管、緊信用、穩貨幣”的特征。
下半年降準仍有空間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8年7月5日起,下調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以來的第三次定向降準。
鄂志寰認為,今年前兩次的定向降準主要目的是為了協調流動性結構,同時緩解監管收嚴下銀行表外資產回表所帶來的流動性管理壓力。而此次的定向降準,除了規模超過前兩次之外,還同時強調了對債轉股和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反映央行正努力平衡國企去杠桿和民企融資難的矛盾。由于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未能有效解決,定向降準對緩解流動性的結構性問題有重要意義。
王青認為,本次定向降準與前兩次的最大區別在于增加了去杠桿的功能,即定向支持“債轉股”。這表明貨幣政策微調在穩定市場流動性的同時,并未改變結構性去杠桿、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總體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央行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把握好結構性去杠桿的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穩定市場預期,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對此,鄂志寰認為,根據央行數據,這次降準后大型金融機構和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分別為15.5%和13.5%,仍處于相對高位。目前剩余的MLF存量仍然有4萬億元,其中有約2萬億元MLF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期。因此,為維護資金面穩定和優化流動性結構,未來央行可能還會通過降準增加長期資金供應。此外,公開市場操作及MLF等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仍有使用空間。(記者 傅蘇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流動性 央行 貨幣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