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旅游扶貧精準破解“美麗貧困”——西藏林芝發展生態旅游助力精準脫貧
新華社拉薩5月23日電 題:旅游扶貧精準破解“美麗貧困”——西藏林芝發展生態旅游助力精準脫貧
新華社記者劉洪明
初夏林芝,陽光燦爛,綠野葳蕤,黃牡丹、油菜花競相爭艷。世代生活在南迦巴瓦峰腳下的拉巴卓瑪和丈夫剛剛采購完土特產,又忙著打理旅舍,迎接即將到來的旅游高峰。
近年來,西藏林芝市精準聚焦深度貧困區域和貧困人口,依托世界屋脊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生態環境,持續加大投入,扎實推進旅游扶貧,精準施策、深入攻堅,以產業融合發展帶動千家萬戶增收致富,一大批昔日貧困山村闊步走向小康。
林芝是西藏海拔最低的地市,平均海拔約3100米,享有“西藏江南”的美譽。這里擁有全球保存最完整、全國最大的原始林區,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國最美山峰——南迦巴瓦峰,最美冰川——米堆冰川等世界級自然景觀,是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然而,基礎設施薄弱和山區農牧民觀念落后,不少群眾生活依然困難。為此,西藏近年來提高拉薩至林芝的公路等級、改擴建林芝機場、整治云南貢山至西藏察隅的公路、整治我國最后通公路的墨脫通縣公路,改善鄉村公路通車條件等,僅在過去5年,林芝新增公路里程1373.78公里,通外航線增加到6條,使林芝成為除拉薩外游客進出西藏最重要、最便利的通道。
不斷打破封閉,敞開了高原山區開放的胸懷。拉巴卓瑪說,過去從公路到索松村只能乘牛皮筏子,2016年國家投資修通了水泥路,以前人跡罕至的村莊一下子熱鬧起來。2013年,拉巴卓瑪開起客棧,又先后兩次擴建,家庭收入由2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48萬元。
朗縣洞嘎鎮卓村,坐落在省道306公路邊,距縣城35公里,是藏中旅游環線上的必經之地。“我們村雖然在省道旁邊,是去一些旅游景點的必經之路,但前些年游客不多,3年前我們還在種田、打臨時工,全家5口人年收入不到1萬元。”37歲的卓村村民索朗卓瑪說,“家鄉的風景很美,但那時候沒人能利用美景賺錢。2015年底,我們開始做家庭旅館,去年收入15000多元。”
林芝是我國第二大林區,過去采伐樹木是群眾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而當地盛產的松茸、天麻、核桃、木耳等眾多土特產品變現十分困難。旅游業的發展,有效承接禁伐后鄉村產業空白,破解了群眾增收難題,鄉村經濟轉向綠色、環保方向發展。
羌納鄉巴嘎村退伍軍人久米10多年前以采伐、銷售林木為生。旅游業異軍突起后,他與人合伙投資150萬元,組建供銷合作社,收購松茸、核桃、蟲草等當地土特產,年收入超過40萬元。去年,他還投資600多萬元做起了特色精品民宿旅游。
去年,林芝接待游客518.7萬人次,每天成千上萬名游客穿梭于通向景點的路途,公路成為“流動的市場”。雅魯藏布江與尼洋河交匯處是前往大峽谷景區的必經之地。“去年在這里賣土特產收入7萬多元。”在路邊兜售土特產的林芝鎮立定村村民白瑪說。
秀美山川讓長期封鎖在大山深處的群眾走出貧困。有著10多年經商經歷的德吉旺姆,去年回到老家米林縣吞白村民小組建起了農莊。農莊總投資800萬元,其中吞白村35戶村民占股65%,試營業2個月利潤就達30余萬元。
“公司+農戶”的方式不僅在曾經被忽略的美景中打造了精品民宿,還引導村民進行施工建設、向導服務、土特產銷售、餐飲接待等旅游服務工作。吞白村民小組組長喬羅布說:“有12人在農莊上班,其中6人是貧困戶,工資每月3000元。今后農莊還從農民手中收購松茸、藏香豬肉、木碗等土特產放在農莊里賣,今后肯定越來越賺錢。”
旅游扶貧力度不斷加大,林芝鄉村旅游正從單一看風景向體驗旅游轉變。“目前,林芝按照‘一村一品一特一組織’的建設標準,已完成了18個鄉村旅游示范村項目建設;打造智慧旅游,建設20個鄉村旅游信息化項目,以產業融合發展激活鄉村各類資源。”林芝市旅發委主任旦增桑珠說。
產業融合發展合力支撐,使生態游、休閑游、農村體驗游等業態星火燎原,全域旅游迅速興起,大批農牧民從事旅舍、藏餐、客運等行業發家致富。僅今年1月至4月,林芝就接待國內外游客213.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5.2億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93.1%和110.4%。全市參與旅游服務的農牧民群眾達1358戶8207人次,實現收入6122萬元。
林芝市委書記馬升昌說,旅游業是林芝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林芝將緊盯建設國際生態旅游區和全域旅游示范區目標,圍繞打造“地球第三極”旅游品牌,做好“進藏第一站”文章,著力提升林芝旅游檔次,積極改善旅游交通、維護林芝旅游形象,推動形成全域全時全日旅游,打造“人間凈地·醉美林芝”品牌形象。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旅游 林芝 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