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讓山水顏值更高 重慶發展融入“綠色+”
一個100億元的投資項目,被重慶萬州區拒之門外。在以汽車為支柱產業的兩江新區,龍頭企業長安汽車提出燃料汽車停產時間表。長壽區砸下180多億元,只為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再利用……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黃金經濟帶”三個關鍵,重慶以“上游意識”擔“上游責任”,把“綠色+”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
資料圖
一“破”一“立”,新舊動能的轉換正在重慶大地悄然發生。主城區最后16戶污染企業完成環保搬遷,近年累計去除鋼鐵行業過剩產能806萬噸、煤炭行業過剩產能2348萬噸。舊動能的破除有條不紊,新動能的聚集效應也在逐步凸顯。中科院、同濟大學等單位,騰訊、阿里巴巴、華為等企業,紛紛在重慶布局研發機構和人才培養基地。機器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不斷涌現。
對長江經濟帶沿線產業,重慶明確“兩條紅線”:堅決禁止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范圍內新建重化工項目、嚴禁在5公里范圍內新布局工業園區。同時,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要求化工項目只減不增。長壽化工永久性關停,云陽三陽化工30萬噸氯堿項目已停止實施……2017年,僅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就為環保投入1.6億多元。
“我們構建并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質量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重慶市委和市政府認為,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二者關系絕非簡單對立。重慶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綠色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一方面,淘汰落后產能,以技改升級促進節能降本。另一方面,通過抓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逐步走出產業調整陣痛期。”長壽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17年,鋼鐵化工不再“一業獨大”,當地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160億元,增長93%。
“長江的大保護、新區的綠色發展,都要向產業要答案。”兩江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長安、力帆、小康等本土品牌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迅猛,合資車企高端化環保型車型大量投放。
生態優先,意味著與生態環境有矛盾沖突的,都要讓道。重慶突出規劃引領,主城區城市開發建設控制線、城市建設用地增長邊界控制線和生態控制線“一張圖”已實現。永久基本農田和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基本完成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重慶構建“三線四系”空間保護機制,形成“三帶四屏多板塊”空間保護格局。一江碧水、兩岸青山。實現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重慶正在路上。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重慶 發展 融入 生態 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