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博物館發“懸賞”公告 講好漢字故事
原標題:守護漢字
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正月十三,河南安陽,空氣中仍洋溢著春節的喜慶氣氛,而中國文字博物館展廳里,人氣旺盛。
“博物館發布了‘懸賞’公告,破譯一個未釋讀的甲骨文,并經專家委員會鑒定通過,單字獎勵10萬元!”講解員李妍帶著觀眾走過“一片甲骨驚天下”的專題陳列區,講解一片片甲骨、生動的畫板、翔實的史料中的甲骨文歷史時,還不忘加上這么一句。觀眾們驚呼之余,不禁又盯了盯墻上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發現,距今不過短短百余年歷史。1899年,清代國子監祭酒王懿榮犯了瘧疾,請太醫診治,太醫給他開了一張處方,其中一味藥是“龍骨”。拿到藥時,對金石學頗有造詣的王懿榮不禁大吃一驚,經過認真研究,他判斷這些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商代的文字。舉世聞名的甲骨文,由此浮出水面。
信步游覽,觀眾可以發現,甲骨文已是一種已經比較成熟的文字,造字法主要有象形、會意、形聲三種。比如“宮”字,好比一個大屋頂下罩著兩間房子,“隹”字是象鳥形,“集”字的寫法,則表示三只鳥棲息在樹上,表示聚集之意。
如今,發現的甲骨文單字約4500個,能夠釋讀的約1500字。歲月湮沒了一些文字信息,但如2014年,習近平同志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視察時所表述的,“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志。殷墟甲骨文距離現在3000多年,3000多年來,漢字結構沒有變,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中國文字博物館黨委書記、常務副館長馮克堅說,做好漢字傳承保護工作,中國文字博物館義不容辭。
中國文字博物館,作為國內唯一的以文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為何選址河南安陽?
“當初因為選址地也有過爭議,有人認為國家級的就應該建在北京。但安陽獨有的歷史文化,是當仁不讓的選擇理由。”馮克堅說。2009年11月16日,中國文字博物館隆重開館。
有了大樓,還要有大師。首任館長是赫赫有名的紅學家馮其庸先生,而現任館長李學勤也是古文字學界泰斗級人物。
兩位大家的加入,讓博物館成為頗具聲望的學術陣地。馮克堅回憶,馮其庸老先生被任命為首任館長時,已經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他的責任心令人印象深刻。為了組建館里的專業委員會,馮其庸老先生或是親自登門拜訪,或是寫信相邀,將裘錫圭、饒宗頤、周有光等一批學術大家引入館內,成為顧問。現任館長李學勤雖年事已高,同樣親力親為,如今仍承擔著館里的重要專業課題。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這些學科看上去同現實距離較遠,但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需要時也要拿得出來、用得上。還有一些學科事關文化傳承的問題,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視這些學科,確保有人做、有傳承。”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博物館 文字 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