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金石之振:“保存金石”在印學研究中逢生
自1979七十五周年社慶、1983年西泠印社八十大慶為轉折點,沙孟海先生出任社長后,開始對打造“國際印學研究中心”作了詳細部署,指出了百年西泠新的前進方向。而在其中,特別提到了金石學在印社的地位。并且,在西泠印社慶典上,發表了關于“金石”與“篆刻”之間辯證關系的新見解,這是西泠印社提倡金石文化進入一個新階段的又一標志。而且,沙孟海先生與弟子們提起:
西泠印社創社初期設立的宗旨“研究印學”,應該體現在今天打造“國際印學研究中心”的目標上;但“保存金石”一項,因為已經有各大博物館文管會作為國家機構的存在,而且又有《文物法》限制,已經不需要西泠印社這樣的篆刻藝術社團來擔其責。
記得他曾經問過我,你們年輕人是怎么看的?是因為情勢所迫,不需要或者放棄“保存金石”的這上半部分宗旨?還是可能另辟蹊徑另有辦法?當時我還年輕,又未參與印社社務運營管理,沒有切身感受,當然也回答不出來。
西泠印社75周年紀念活動時部分老社員合影
前排右起:程十發、錢君匋、謝稚柳、沙孟海、王個簃、朱復戡、諸樂三、周哲文;
后排右起:郭仲選、孫曉泉、方去疾、商向前。
2002年開始參與籌備次年的百年社慶,要提出未來的治社方略,于是對“保存金石、研究印學”這八字宗旨進行反復斟酌思考,沙孟老關于“保存金石”在新時期下已難有作為的擔憂與感嘆,是否還有可解?
在新時期以來,“保存”并不只是在庫房里收藏文物的概念;對一種物質、形態、技藝的傳承與保存,也是“保存”的本意。而“金石”一詞,習慣的理解是“金”(青銅器)、“石”(石碑)原物,但如果從金石學、金石文化的更大范圍去考慮,則“金石”的本物,它的延伸品如拓片、題跋、墨拓的技藝,石碑的鐫刻技藝、青銅器的熔鑄,更細則到如全形拓的失傳技藝;以及“金石學”的“學”的部分,如訪碑、收藏、鑒定、考證、訂訛、版本、目錄、學術史……這樣的“金石”(金石學)恰恰是可以“保存”而且應該“保存”的。如此一來,沙孟海師所擔心的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的原有宗旨,正不必被感嘆不須再堅持,而可以繼續奉為我社宗旨。
黃易 茶熟香溫且自看 西泠印社藏
正是基于這一體認,西泠印社在2007-2008年間,經過反復斟酌論證,鄭重向全社同道與社會提出“重振金石學”的學術目標,重新倡導斷續多年的金石文化。并于2009年特別組織主辦大規模的“‘重振金石學’學術研討會”又出版論文集;其后,則在金石學的墨拓技藝尤其是“全形拓”方面作了明確的提倡以號召天下,在業界掀起了一場風潮。直到今天,非唯“全形拓”絕處逢生,成為“金石學”之顯貴;而且碑刻拓片與題跋,則通過文物市場交易流通的日漸繁盛與《文物法》的解禁,外部環境一變,經濟與法政兩方面的順應,使得當代金石學風氣大盛,“重振金石學”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大成功。西泠印社的金石文化、尤其是作為立社宗旨的“保存金石”,被我們這個時代賦予了新的涵義與新的表達方式,從而浴火重生。
“重振金石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至于本來就是“金石學”核心之一的印章與篆刻,還有“印章學”與“篆刻學”方面的推動,西泠印社更是在社團運作方面注入了大量的創新思維,比如在展覽、比賽中除了倡導原有的傳統如浙派篆刻、細朱文以外,通過海選,以宏觀的金石學視野,對多字印、唐宋官印、古璽、封泥、元押、圓朱文、爛銅印等歷史藝術樣式,向全國印學界提出號召,動員投稿者作有針對的學習與取法,從而使篆刻從面貌單一走向百花爭艷,形成嶄新的藝術格局。
又以展覽評審改革為契機,分設華東、東北、西南、中原、華南、華北、西北和國外日本東京、大阪和韓國首爾諸賽區,使西泠印社不局限于蘇浙滬的江南之地,而有兼容全國東南西北外加日本韓國的宏大浩瀚的空間容量,更以此舉提升了篆刻評審民主化和多國交融的質量。至于每屆“詩書畫印綜合展”、“金石拓片題跋展”的征稿、評審與展覽評獎,也在海內外形成一種清新的風氣,對于提攜專業高端人才,提出了新的價值標準與運作模板。這些,無論對百年西泠印社自身的肌體更新或與時俱進,都是一些極好的例證。
“百年名社 千秋印學”西泠印社百年社慶揭碑儀式
關于新時期印社的海外交流,以日本韓國等有篆刻傳統的東亞國家和中國港臺地區為主要交流對象,是我們一直堅持的百年優秀傳統。由日韓而至歐美,先后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荷蘭等地舉行篆刻書畫巡回展,普及交流金石篆刻藝術,并聘請外國高端人士如諾貝爾獎評委馬悅然等英美名流加入西泠印社,使西泠印社對外交流的結構更合理多樣,以有篆刻傳統歷史的日韓為高端專業交流的主脈,而以原無篆刻傳統歷史的歐美各國作普及推廣交流,從而形成一個有豐富層次的海外交流大項目。作為有國際性要求的、中國唯一的傳統藝術社團組織,以最古典的項目內容來促進海外交流,從一開始就是百年西泠名社的立身之本。今后也必然會成為我們的辦社方針和主要工作目標。
陳豫鐘 此情不已 西泠印社藏
西泠印社已經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化是題中應有之義。本年度精心策劃籌備的“圖形印與非漢字印章國際學術研討會”及伴隨而來的創作活動,取意于圖形的世界通用性,聚集了美國、法國、日本的學者專家共赴盛會,為印社海外交流的又一大盛舉。作為迎G20西泠印社秋季雅集的主要活動,正合于不必懂漢字尤其是中國古文字的外國元首嘉賓們之旨而特意量身定做的學術項目;更是西泠印社不斷拓寬自身學術藝術空間的有益之舉、創新之舉;同時,它又是我們今后關于發展金石文化的學術傳承與技藝傳承的新的最佳發展途徑。作為國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百年西泠印社必將在一個更大的國際平臺上,尋求更快更好的發展。
編輯:陳佳
關鍵詞:金石之振 “保存金石” 在印學研究中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