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讓中國文化鮮活起來
——記英國瑞雅中文學校的一堂漢語課
“春節我們要行‘拱手禮’:雙手放在胸前,一手握拳,一手輕扶在拳上……”臺上,主持人耐心地講解著,臺下,孩子和家長認真地學習著。
這是英國瑞雅中文學校的一次表演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拱手禮,還穿上了漢服,或是吟誦《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或是用現代喜劇形式“三句半”講述學習中文過程中的軼事,而唱幾首華語流行歌曲,就更不在話下了。看完表演,記者不僅被孩子們可愛又專注的演出深深打動,更驚訝于許多年齡不大的非華裔學生,也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
瑞雅中文學校創立于2006年,用校長許智的話說,今年也迎來了“本命年”。12年來,學校從只有2名教師、6個學生,發展到了如今200多個學生、20名老師的大家庭。值得一提的是,這200多個學生中,有1/3來自非華裔家庭,學校開創的中文教育模式,也逐漸走入了英國主流社會。目前,學校正在與當地一所私立學校合作,開設中國文化課,介紹中國文化和民俗,學生們紛紛“點贊”。
在英國,不少華裔家庭都會選擇讓孩子到中文學校鞏固中文,而隨著中英兩國交流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英國當地人也逐漸感受到了中國的文化實力和文化魅力,希望子女能夠學好中文。一談到學生,瑞雅的老師們如數家珍:一名祖籍中國的學生,原本中文基礎很差,經過了4年的學習,不僅能夠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而且還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讀研究生期間便成為“英國華人參政計劃”的法律顧問;一個名叫李小龍的埃及男孩,由于他的母親曾在中國工作過一段時間,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所以李小龍5歲時就開始學習中文,今年已被他所在的學校推薦進入“中文培優計劃班”;還有英國家長為了能幫到孩子,自己也來旁聽……
一個只在周末開班的中文學校,為何教學質量和受歡迎程度如此之高?老師、學生和家長的不懈努力固然重要,但歸根結底還在于學校對實踐的注重。許智校長介紹說,對于年齡較大的高年級班學生,學校開辦了“中文與未來”講座,邀請在金融、媒體等行業工作的人士,與學生就就業相關的話題進行討論;針對部分華裔學生不善言辭的特點,學校增設了公共演講課,在訓練中文口語的同時鍛煉演講能力,一舉兩得。此外,學校還會根據中國一些傳統節日和民間習俗來安排活動。今年春節前,學校就舉辦了一次“瑞雅迎新春海報設計大賽”,學生們設計出了許多富有中國文化元素的海報。而這次演出更是一次把中文活學活用、讓中國文化鮮活起來的實踐范例。記者注意到,不少家長也穿上了唐裝前來觀看,配合孩子們的演出氛圍。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總領事費明星在活動上說道:“40年前,我第一次聽到了老師用英語說的一個單詞‘Morning(早晨)’,感到非常驚訝,這也是我未來學習和職業生涯的啟蒙。”費明星表示,語言的感染力正在于此,希望學生們能夠以學習中文為契機,未來成為傳遞中英友好、推動中英交流的“大使”。
倫敦布朗利區議員金姆·波廷表示,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學好中文越來越重要,他為轄區內有如此優秀的中文學校感到自豪。
據悉,目前中文已成為英國除英語外的第四大語言,中文學校也可謂是“遍地開花”。不過,如何保證教學質量、在教授中文的同時傳播中國文化,以及怎樣融入當地主流教育體制,仍是需要不斷探索的課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文 學校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