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加快信用體系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
6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表示,發改委以及相關部門在聯合激勵、聯合懲戒方面邁出了實質步伐,“信用中國”網站的信息公示作用也在加強。據統計,已經累計限制失信被執行人購買機票900多萬人次,購買火車軟臥、動車組列車車票等300多萬人次。張勇介紹,下一步將從四個方面不斷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網民認為,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建議進一步健全我國信用管理法治體系,培育和完善信用服務機構和信用服務市場,深入推進信用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新經濟呼喚良好信用關系
網民“章政”認為,社會信用體系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長期以來,由于我國的信用建設一直滯后于市場化進程,在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利益驅動下,誘發了一些信用缺失和誠信危機。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是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和新動力的關鍵之舉。”網民“李樂成”認為,中國經濟的驅動力正在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業態、新模式、新經濟迅速發展,市場對建立良好信用關系的要求更為迫切,各類市場主體對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力的需求也顯著增加。可以說,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新興市場監管機制,是推動創新創業生態發展、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基礎支撐。
信用體系建設成效顯著
可喜的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從提出到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網民“吳晶妹”表示,第一個成就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意識有了明顯提升;第二是在經濟運行中,信用資本已開始參與資源配置。個人、企業開始使用信用定價,例如進行信用評級、提供信用報告、給予授信額度等;第三是社會治理正在以信用為核心和標準。整個社會正在培養并逐步確立信用標準,通過建立信用數據庫、利用信息記錄等信用資質,從以實物資本為核心,轉變為以信用為核心,讓社會進步真正做到了以人為本,以企業家的信用精神、信用文化、信用品牌為本。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當下,互聯網浪潮的席卷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極好的支撐。
多管齊下完善信用體系
網民“李可”認為,“法規先行”是信用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是規范誠信行為的法律保障。鑒于我國改革開放40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盡快制定單獨的信用法已成為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環和必然要求。網民認為,信用法將有助于健全我國信用管理法治體系,進一步滿足國家治理、市場發展的切實需求。
與此同時,網民認為,良好的社會信用運行體系有賴于信用服務機構和信用服務市場的培育和完善。網民“李可”表示,目前我國存在信用服務市場不發達、服務體系不成熟、服務行為不規范、服務機構公信力不足等問題。為此,要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雙重作用,發展信用服務機構。市場經濟的縱深發展,勢必形成多樣化的信用服務需求,信用服務機構要圍繞信用市場需求提供多元化的信用產品和信用服務,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和服務方式,逐漸構建精細化和專業化的信用服務。
在誠信監督方面,網民建議,要形成監督和獎懲聯動的有效制度體系。網民“王寧江”表示,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完善信息記錄和披露機制,運用經濟懲戒和道德譴責相結合的方式,弘揚誠信立身、信譽立業的精神,營造“守信者路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的社會氛圍,潛移默化地培育市場主體誠實守信的經濟文化,形成信用有價的經濟價值觀。
(記者 明航 整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信用 體系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