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世界考古專家齊聚杭州參加考古論壇
世界考古專家齊聚杭州參加考古論壇 聚焦良渚文明
原標題:在世界考古學界,“良渚聲音”正放大
5000多年前的良渚人不會想到,良渚王國的文化和生活,會如此受全世界關注——昨天(12月13日),來自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相關科研機構近30位世界知名考古專家(僅各國科學院院士就有7位)集聚良渚,參加“第三屆世界考古論壇·良渚古城水管理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
實地考察了古城以及外圍水壩后,這些大咖都被震撼了。
“我2013年來過,當時還沒有意識到這里的規模之巨大。”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蒂莫西·帕吉塔特很驚訝。
“良渚文明的規模之大、水利系統建造速度之快,都要超過瑪雅文明了。”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授莉薩·盧塞洛這樣說。
由此可見,在世界考古學界,“良渚聲音”得到進一步放大,良渚遺址在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得到了國際考古學術界的認可: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2013年,錢報記者參加了首屆世界考古論壇,當時,良渚古城就入選了這張世界級的考古榜單——十大重大田野考古發現。
世界著名考古學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劍橋大學教授科林·倫福儒勛爵來過良渚多次,在上博的一次學術報告中,他專門講到了良渚文明的世界高度,稱它是處在和埃及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同的時間點上。
今年(2017年)夏天,再次來良渚時,倫福儒提到“酋邦”,以及良渚王國是否存在一個酋長。他說,良渚社會比處于酋邦階段的希臘基克拉迪文化更為復雜,可以認為是早期國家社會。他認為良渚遺址發現的歷史貢獻是:確定中國早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會就已經進入了早期國家文明階段。
他又說,同時期中國可能還不止良渚一個國家社會,但良渚無疑是最耀眼和最突出的,同時也證明中國文明不僅起源于黃河,也起源于長江。“良渚文化的玉琮及其上的神徽,直接可以視為良渚國家的標志符號。”通俗地說,相當于是國徽。
這無疑是令人振奮的。
這些年,國內學術界已經確證,以良渚古城為核心的良渚遺址實證了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而昨天,考古界的國際權威在這樣大規模的國際會議上,第一次明確以良渚來標志中華5000多年文明。
這說明,主流國際學術界已經因良渚的發現接受了中華5000多年文明史的觀點。
“我認為,良渚的考古研究工作不止改寫了中國歷史,也改寫了世界歷史。在這里建筑、結構上大量的發現,會逐漸改變很多學術觀點。”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教授弗農·斯卡伯勒給予了高度評價。
“良渚先有了大規模的集體工作和工程(比如水利系統),再有了國家控制(王權),而其他很多文明都是相反的。這其中有趣的是,人們如何被組織、分配來建造這些工程?這加固了一種觀點:在王權出現以前,一定有某種世界觀、某種儀式可能起到了一個重要作用。”斯卡伯勒說。
美國夏威夷大學馬諾分校教授米麗婭姆·斯塔克提到了良渚玉器,以及它在古代藝術史上的地位:“良渚的藝術是世界級的,與任何新石器時代文明相當,甚至更好。玉器制造非常精美,功能性制品的制作也很成熟。”
如今,良渚古城和水利系統還在被繼續發掘,而問到之后良渚遺址的研究方向,莉薩教授建議繼續研究水利系統,“它是如何作用的、為何被建造、為什么這個區域這么快地吸引了這么多人口。”
這次來良渚的近30位國際大咖中,有一位重量級的老太太,今年76歲的杰西卡·羅森女士,她是英國學術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也是良渚的老朋友了,曾多次來考察。
“單獨對良渚文明水利系統的分析,就能說明,設計、規劃和勞動管理的作用非常明顯——某人(國王),一定是這一切的幕后組織者,他管理著這個大型社會。”她認為,“這是一個具有世界級重要性的遺址,不只對中國重要。”(本報記者 馬黎 通訊員 馬正心 )
(感謝倫敦大學學院高級講師莊亦杰對本次報道的支持)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考古 世界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