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供給體系質量提高應與時俱進

2017年11月15日 09:24 | 作者:趙昌文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十三五”乃至更長時間內,都是中國經濟工作的主線。供給側結構性問題,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主要矛盾之一,是指供給沒有根據需求變化與時俱進進行調整,老百姓更多元更高水平的新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這一矛盾的解決需要長期的努力。

20160523044610103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方向沒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這一表述正是開給供給側結構性問題的精準藥方。

雖然總體方向不變,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和要求卻在變化和深化。很多人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等同于“三去一降一補”,這就有些狹隘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長期主線,具體任務在不同時期也會有變化,新時代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就有拓展。比如除了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之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等等,每一條都為改革發展指明方向。

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關鍵在融合。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安暉認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作為重要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形態,是信息化的重要內容,代表著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制造業是工業及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這一論述是對十七大“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十八大“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等論述的繼承和發展。

融合是新一輪產業革命最本質的特征,是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詞。實體企業引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行生產流程、管理模式和商業模式再造,是一個大趨勢。與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融合,企業提升生產的質量和效率,智能化生產制造和服務很大程度上能夠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差異化的需求。

融合同時還是新動能形成的關鍵詞。新舊產業并不是截然分開的,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都存在被改造的機會,而新動能的形成還要依靠有龐大存量的傳統產業,通過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升級,創造新增長點。老樹發新芽,新產業很多都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形成。比如傳統租車行業經過互聯網改造,創新商業模式,就成為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形成新的增長點。

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政府部門的監管也要跟著優化升級,要提升管理水平,更多地進行“包容性監管”。一方面,要嚴格管理,要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公平競爭,嚴厲打擊壟斷行為,防止“大樹底下不長草”。另一方面,更要呵護新動能的萌芽。在引導發展新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規范其發展,并進行合理的政策扶持。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這要求新時代的政府不斷學習新技術、新商業模式,讓監管手段不落后于市場的發展。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產業 質量 結構性 改革 傳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