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脫貧攻堅倒計時:貴州山區扶貧干部的“黃金周打開方式”
新華社貴陽10月6日電(記者駱飛)正值十一黃金周,或出行或停留,在“詩與遠方”中尋找愜意與悠閑是大多數人長假的“打開方式”。但在今年即將整縣脫貧的最后攻堅期,地處烏蒙山區的貴州黔西縣,更多黨員干部選擇了堅守山區扶貧一線,在田間地頭忙碌的身影是另一種“黃金周打開方式”。
正午時分,“秋老虎”發威的貴州山區驕陽似火,記者在黔西縣新仁鄉群益村看到,村頭一處開闊土地上,從縣房屋征收局派來的駐村干部付道坤和同事們為了搶抓秋種的最佳時機,與貧困戶正頂著烈日埋頭除草,平整土地。
“還有10多天就是‘霜降’節氣,在這之前要動員貧困戶在700畝土地上種‘臺灣長壽豆仁’、蘿卜等新品種,真要抓緊時間。”談到脫貧任務,付道坤略感焦急地說,貧困戶很多比較保守,要調動他們對新品種的積極性,就要不斷進行思想動員,真是耽誤不得。
根據貴州省決勝全面小康的工作部署和要求,黔西縣今年將率先實現整縣脫貧。對此,縣里于9月啟動了“113”脫貧攻堅大決戰行動,即從9月10日至年底的100多天里要力爭實現全縣所有貧困村減貧摘帽、所有貧困人口脫貧列出的目標。
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付道坤駐點幫扶的村寨是目前新仁鄉貧困人口最多的地方,還有貧困戶113戶430人。時間緊,任務重,如何能讓他們在年底如期脫貧,作為幫扶單位的黔西縣房屋征收補償局先后派了40多人進村蹲點,不斷完善脫貧計劃。
作為扶貧隊負責人的局長魏立凡也在一線調研。她介紹,為了做到精準幫扶,局里按照科級干部包保3戶貧困戶,一般員工包保2戶貧困戶的責任要求,逐漸分解脫貧任務。
“扶貧必須要有產業帶動才能可持續。要和貧困戶算‘增收賬’,動員他們轉變觀念。同時找到接地氣、符合實際的產業路子,才能調動貧困戶的積極性。”魏立凡說,局里的幫扶主要立足于發展特色種養殖,關鍵要調整種植結構,提高土地的產量和產值。
走到田頭,魏立凡再次給群眾算起了“增收賬”。她說,村里土地貧瘠,人多地少,好幾代人都是種玉米、土豆,大都廣種薄收,根本不夠生活。因此必須改變種植結構,實行產業帶動,長短結合確保持續性脫貧。
“這次引導種植的700畝蔬菜,包括豆仁、蘿卜等都是外面引進的新品種,這里獨特的氣候很適合種植,每畝至少增收1000多元。”魏立凡說,除了新品種示范帶動,還要結合貧困戶喜歡養豬、養牛的意愿,爭取項目給予補貼,幫助增收。
48歲的貧困戶陳順發,因病致貧,家中“一窮二白”。目前3個孩子中有2個孩子讀書,讓他倍感壓力。但在駐村干部們的幫扶和指導下,他對脫貧充滿信心。
“我打算把我承包的6畝多土地都種上干部們引進的豆種,他們還幫著聯系外面來保底收購,應該收入不錯。”陳順發說,今年家里又養了兩頭牛、兩頭豬,都有補助,負擔也少了些。
面對嚴峻的脫貧形勢,家里二寶才兩個月的付道坤還是把更多精力投入到脫貧一線。“脫貧既是任務,也是民生,既然駐村幫扶那就要切實負責,雖然對家人有虧欠,但能讓百姓如期脫貧也值得。”他說,現在正是搶抓秋種的關鍵時期,耽誤一天就有可能導致農作物減產,最終損害的是大多數貧困戶的利益。
為了如期脫貧,黔西縣各級各部門都在圍繞脫貧攻堅全力以赴,不少像付道坤一樣的基層干部放棄了與家人團聚、帶家人出游的機會,用“扶貧假期”取代了黃金周,只為能站好脫貧攻堅的那一班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脫貧 貧困戶 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