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上海初創型科技企業養成記:銀行探索金融支持成效初顯
編者按:中國經濟發展正在經歷一場新舊動能的轉換期,中小微企業在創造就業、貢獻稅收、迎合雙創方面的驅動作用愈發加大。對此,為這些企業們提供金融支持與服務的機構感觸頗深。
近段時間以來,銀行業信貸服務實體經濟的力量逐步加強。數據顯示,8月末,各項貸款同比增長13.4%,高于同期資產增速2.5個百分點。前8個月新增貸款10.3萬億元,占新增資產的比例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7.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制造業貸款增速由負轉正的良好態勢繼續保持。8月末,貸款同比增長1.6%,增速較去年同期上升2.3個百分點。支持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長16%;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涉農貸款和基礎設施行業貸款同比分別增長25.9%、10.2%和16.3%。
那么,商業銀行是如何在破解小微企業貸款難題的同時兼顧商業可持續性的?這一答案的背后,或許也蘊藏著當前銀行業正被激活新動能之所在。
——“求解中國銀行業發展新動能”系列報道
新華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 閆雨昕)上海被譽為中國的科創之城,這里孵化著諸多初創科技創新型企業,充滿勃勃生機。
在這眾多“苗圃”之中,不乏許多有潛質成長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引擎企業。然而,初創時期,貸款收益與所承擔風險的錯配令銀行不愿輕易向他們伸出橄欖枝。如何突破傳統信貸模式藩籬,幫助他們進化為行業“獨角獸”,成為上海轄內的商業銀行思考的重點。
上海銀監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蔡瑩告訴新華網財經記者,初創型科技企業普遍沒有可供抵押的資產,但如果企業有專利、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銀行可經過一定的程序對其進行評估,符合條件后可做信用類貸款,也可以和內外部的專業投資機構合作,實現投貸聯動,從而降低信用風險。
“股+債”融資效果初探
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的模式結合了“股權”和“債權”的融資方式,并將其應用到扶持科技創新型小微企業的貸款中,特別是處于初創階段企業的貸款中,讓他們獲得相對低成本的資金。
2016年4月,銀監會、科技部、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于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力度開展科技企業投貸聯動試點的指導意見》,僅滬上便有上海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和浦發硅谷銀行等三家銀行納入了試點范圍。
由于《商業銀行法》規定,商業銀行在境內不得從事信托投資和證券經營業務。那么,除了傳統銀行信貸,商業銀行是如何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
據了解,目前國內投貸聯動的模式主要可分為:外部投貸聯動,即銀行可以選擇同VC/PE合作,而銀行則“以貸為主,以認股期權為輔”,或內部投貸聯動,即商業銀行通過和集團內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進行合作。
目前,投貸聯動試點已開展一年有余,這一模式在探索期便已呈現出一定效果。記者從上海銀監局獲悉,截至6月末,上海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外部投貸聯動為主的投貸聯動貸款余額為46.5億元,較2016年末增長78%。
更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6年末,上海銀監局抽樣的82家開展選擇權投貸聯動業務的企業,各項經營指標與財務指標均有較大幅度的改進。
契合小微的多層次金融需求
作為中國銀行業版圖里的一家中型銀行,上海銀行正試圖細分客群,滿足小微企業多層次金融需求。“我們不僅僅是貸款給小企業,還要結合便捷的服務,體系性地推動金融服務需求。”上海銀行副行長黃濤介紹。
“近年,我行聯合子公司上銀國際(深圳)有限公司推出了‘債權融資+股權融資’的投貸聯動綜合金融服務,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支持。”
黃濤向記者講述了上海銀行與鉑略企業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投貸聯動”的故事。
鉑略成立于2013年,主營業務是財稅O2O實務培訓和咨詢服務,也是一家典型的初創期科技小微企業。成立之初,由于缺乏啟動資金,公司業務開展一度十分緩慢,在尋求融資支持之際屢屢碰壁。
“2014年,我們首先向企業提供了30萬元的創業貸款,并于次年提供了150萬元股權抵押貸款,并匹配了全國首創的‘遠期共贏利息’產品,即若公司在未來一定時期內引進新一股權投資,則需向我行額外支付一筆‘遠期利息’。”
上海銀行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總經理朱會沖告訴記者,為了降低風險,投貸聯動的客戶一定是銀行已經貸款過的客戶。而作為信貸風險的抵補,銀行同合作的創投機構能夠獲得很小比例的認股期權。
鉑略咨詢副總裁王琿告訴記者,2015年公司引入了風險投資,彼時在市場上的估值也已超過1.5億元,計劃于明年申報創業板上市。她對上海銀行的創新和執行力非常有感觸。“當時上海銀行能給我們這樣一個初創企業擁有這樣的貸款額度,對我們心理和實際支持都非常有力。”
上海銀行半年報顯示,不良率為1.16%。“上海過剩產能較少且轉型較快,比中西部地區銀行的不良率低,用發債的形式置換”,黃濤告訴記者,預計未來該行的不良還將保持比較低的態勢。
據了解,下一步,上海銀行將從僅滿足中小企業發展過程某階段的簡單結算和單一信貸需求,轉變為滿足其全生命周期、全方位金融服務需求。“針對成長期科技企業,上海銀行打造了‘股、貸、債’一體化解決方案,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通過加強與券商等公司合作,支持企業完成掛牌、定增、并購、市值管理、轉板上市等。”朱會沖說。
科創企業的“價值發現者”
上海本地的另一家投貸聯動試點行,上海華瑞銀行的愿景則是做一家專業的科創金融銀行。不是做‘撒胡椒面’式的金融服務,我們更重要的是做科創企業的‘價值發現’和‘價值培育’。”華瑞銀行副行長兼首席風險官解強告訴記者。
他透露,經過一年多試點時間,華瑞銀行與超過40家投資機構戰略合作,實際跟蹤項目數超過400個,已授信總額近80億元,已授信客戶70個,單戶盡調平均45天。
上海鹍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為病人提供早期、精準診療信息的高科技生物醫療檢測公司。在獲得1.3億人民幣的A輪投資之后,由于產品的量產推出、新技術的研發臨床測試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傳統信貸又較難介入,資金的需求更多依賴股權融資。
B輪融資時,華瑞銀行科創金融業務團隊開始與其接觸,在為期近三個月的行業調研和盡職調查之中,華瑞銀行對企業經營的綜合能力、核心技術價值、現金流創造力、后續股權融資能力等方面進行了綜合分析,對該項目進行專業化評審,最終為鹍遠提供了人民幣6000萬元的“無抵押、免擔保”的綜合授信方案。這無疑加快了其推進腫瘤診斷及個性化質量相關新品的上市。
“被動投資、主動管理,更多回歸信貸本質。”對鹍遠的投貸聯動解決方案并非孤例。
正如解強所說,希望通過建立新型的銀企關系,包括信用的基礎和互相的服務,與客戶之間達到“知己”層面,對信用的堅持和在業務方面深度的合作。
華瑞銀行行長朱韜表示,該行投貸聯動商業模式的探索基本完成。談及未來規劃,希望通過3-5年的努力,科創金融達到全行收入占比的10-15%。
仍需謹慎前行
不過,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投貸聯動模式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監管的重心與節奏變化也成為業界共識。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曾表示,目前投貸聯動還在試驗過程中,暫時不會考慮第二批試點。王兆星認為,還要總結經驗,如果能總結出一些成功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就在適當的時候考慮擴大試點范圍。
目前,由于知識儲備、人才儲備、技術手段、市場退出機制仍不盡明朗,商業銀行主要仍是和社會上投資類機構合作。“投貸聯動要靠后續的融資平衡收益,所以應以審慎的態度逐步推進。”蔡瑩坦言。
從實踐來看,我國的科創型企業雖數量眾多,進階過程之中“意外死亡”的不是少數。因此,傾向于“風險厭惡”的商業銀行介入科創是一件亟需權衡考量的事情。
不過好在,無論是大型國有銀行,還是如上海銀行、華瑞銀行這樣的中小銀行,都在小微金融方面得到了上海市政府和上海銀監局的支持。
“我們通過投貸聯動主要是為了解決風險補償的問題,除了享受貸款收益之外,還希望通過獲得成功企業的部分股權收益來彌補放貸所不能覆蓋的風險。”蔡瑩說。
具體而言,則是進一步完善投貸聯動的全流程風控體系。這其中包括,如何在貸前進行穿透式的盡職調查,貸中認股期權風險抵補、特種撥備,以及數據化貸后管理,確保資金用途不會偏離,成本把控得當等。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銀行 企業 上海 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