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鉅惠民生 鉅惠民生
陜西:分級診療開始落地 “大醫院”扮啥角色?
“大醫院”扮啥角色 ——醫聯體里的三級醫院調查
8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黃若文,來到西安市雁塔區丈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對她來說,到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已成為工作的新常態。
無論是頭疼腦熱,還是危急重癥,一股腦兒地擁向城市三級醫院,是多年來百姓看病就醫的常態。伴隨著醫聯體建設推進,大醫院醫療資源下沉,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三級醫院一樣的醫療服務,不再是奢望。
1 大醫院龍頭舞起來
并不寬敞的走廊里,擠滿了前來就診的患兒和家長。對于西安市電力中心醫院這家地處西安市東郊的二級職工醫院來說,這已經是多年不見的場景了。過去這里的兒科門診,常常門庭冷落。之所以發生這樣大的變化,得益于醫聯體的出現。
現在的西安市電力中心醫院兒科,有了另一個名字——西安市兒童醫院東區。2016年9月,西安市兒童醫院托管西安市電力中心醫院兒科,派出醫生4名、護士7名,開設病床40張,設有兒內科及新生兒專科,實行24小時門診。托管后形成了人、財、物統一調配,經濟利益一體化的醫聯體模式。“從去年開始,孩子生病都來這兒看,再也不用去市兒童醫院排長隊了。”抱著3歲孩子前來就診的吳女士說。2017年上半年,西安市兒童醫院東區實現門診2.9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90%,解決了區域內患病兒童的看病難題,也緩解了總院的就醫壓力。
通過與西安市兒童醫院組建醫聯體,獲得跨越式發展的,遠不只西安市電力中心醫院一家。2015年10月,鄠邑區婦幼保健院(原戶縣婦幼保健院,下同)正式加入由西安市兒童醫院牽頭組建的技術幫扶型醫聯體。2016年該院成功收治了2例體重分別為1300克、1400克的早產兒,3個化膿性腦膜炎患兒,10個敗血癥患兒,均轉危為安順利出院。收治這些危重癥患者,對于這家縣級醫院來說,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組建醫聯體之后,西安市兒童醫院的新生兒NICU科室與鄠邑區婦幼保健院形成一對一幫扶關系,每周派專家下去坐診一天。“西安市兒童醫院新生兒NICU、呼吸一科、中西醫結合科等科室先后接受我院選派的8名業務骨干進修學習,還在我院舉辦了6次專題學術講座。”鄠邑區婦幼保健院紀檢組組長姜冬妮說,“西安市兒童醫院對我們幫助很大,沒有該院的幫助,我們醫院的技術水平很難在短時間內有這么大提升。”醫療水平的提升,造福了當地百姓。2016年,醫聯體正式運行的第一年,鄠邑區婦幼保健院兒科共收治住院患者4459人次,較2015年增長了10%。
截至2017年上半年,共有40家各級兒科醫療機構與西安市兒童醫院簽訂了協議,分別合作建成了全面托管型、業務指導型、技術幫扶型醫聯體,共同組建了陜西省兒科專科聯盟。
基層專科醫院與城市三級專科醫院結成專科聯盟,只是醫聯體組織形式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城市組建醫療集團、縣域組建醫療共同體、邊遠貧困地區發展遠程醫療協作網,共計4種醫聯體組織形式。
記者從省衛計委醫政醫管局了解到,目前我省所有的三級醫院都已組建了各種形式的醫聯體。只有充分發揮三級公立醫院優質資源集中的優勢,落實醫聯體內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功能定位和任務分工,實現上下聯動、資源下沉,讓大醫院的龍頭充分舞起來,才能讓醫療資源“動起來”,從而使整個醫聯體“活起來”。
2 分級診療開始落地
建立高度信息化的數據系統,將區域居民健康信息全部上線,對居民健康狀況自動分級,根據不同病情交由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進行處理,實現分級診療,全程可溯可查。
這是西安交大一附院教授黃若文對分級診療信息化的構想。
在西安交大一附院慢病管理項目組的努力下,這一構想正在西安市雁塔區成為現實。作為項目組負責人,黃若文介紹說:“目前,慢病管理系統主要針對糖尿病和高血壓兩種疾病人群,已有在庫檔案7萬余份,系統對每名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狀況自動分級,并進行動態管理,醫聯體內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級醫院、三級醫院都可以實時掌握患者病情,基層醫院在治療方面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咨詢上級醫院醫生。”
據介紹,全國約有糖尿病患者1億人、高血壓患者2.7億人,二者總數占慢性病人數的80%以上。這兩種疾病都屬于終身性疾病,需長期管理,控制不好會誘發多種疾病,嚴重威脅生命健康。“在平時坐診時,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如果基層醫療機構和大醫院能夠實現良好的溝通對接,大多數病人完全可以在社區接受治療,不需要來大醫院就診。”黃若文道出了分級診療的重要意義,這也是他們建立慢病管理系統的初衷。
慢病管理系統內,每個患者的信息被顯著地標上了綠、黃、紅三種不同的顏色,分別代表低危、中危、高危人群。低危的患者堅持服藥,由社區定期查體,慢病管理專干和家庭醫生團隊長期跟蹤;中危病人由社區和二級醫院聯合進行處理;高危病人由三級醫院的專家進行直接干預,為其降低風險。這樣既能實現對患者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又能使各級醫療資源形成聯動機制,實現合理調配,提高利用效率。
早在2015年4月,西安交大一附院就將雁塔區內4家二級醫院和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功能整合,成立了西安交大一附院雁塔區醫聯體,探索建立以醫聯體加全科醫生為基礎的分級診療模式。
西安交大一附院大力推動優質資源下沉,強化專家社區坐診巡診制度,建立“知名專家社區工作室”,讓大醫院里一號難求的專家,直接在社區與患者面對面。同時,在醫聯體內,醫療機構之間建立雙向轉診點對點對接機制,方便患者轉診。西安交大一附院在醫聯體內探索出信息平臺轉診、下沉專家協調轉診、專病綠色通道轉診、行政部門轉診、全科醫生門診轉診五大轉診途徑。醫院雙向轉診信息系統已于2016年7月在雁塔區醫聯體全面上線運行。2016年西安交大一附院接收的醫聯體上轉患者較2015年增長252.2%,下轉患者同比增長291.7%。
在西安交大一附院龍頭作用的帶動下,雁塔區分級診療成效顯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患者人數猛增。自醫聯體成立至2015年年底,雁塔區全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診患者25萬人次,同比增長47.5%;2016年,接診患者39萬人次,同比增長21.4%。
分級診療充分利用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讓大型醫院回歸了診治“重危疑難病”的職能。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分級診療 醫聯體 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