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送禮,心不安:“師腐”亂象惹人憂
編者按:在“官腐”之外,還有一種較隱秘的腐敗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師腐”。近期,半月談記者深入各地調研發現,“師腐”現象絕非一校、一地所特有,而且形式多樣,不但破壞教育公平、敗壞社會風氣,更會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家委會為送禮專建微信群
“各位爸媽,教師節臨近,為感謝老師對孩子們的辛苦培養和無私付出,建議大家給語文、數學、英語老師專門送一份感謝禮物!老師們辛苦,去年的標準不高,今年標準提高些,各位爸媽可有意見?”
“各位家長,新年將至,為了感謝老師們一年的努力,打算給班級十位老師送溫暖,大家商議下買點什么合適?”
“各位寶爸寶媽:這兩天看到孩子們統一穿著的校服西裝、套裙非常整齊靚麗,我有個建議想與大家商議,我們能否出點錢給老師們也買幾套西裝?表達一下全體家長的心意。”
……
家長李明(化名)告訴半月談記者,他們有一個班級家委會微信群,成員全是孩子所在小學班級同學的家長,群主是班級家委會的“委員長”。微信群的功能有一項,就是討論如何給老師們送禮。
“群主只要逢年過節就號令大家集體送禮,且連續不斷,節節攀升。”李明說,因為是在微信群里公開報名和征求意見,有的家長不敢不表態,怕傳到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那里對孩子不好。
李明“曬”出了這些年的“賬單”:一年級時,一位老師的標準是500元起步;到了三年級,標準提高到1000元,語、數、英三門任課教師為3000元……
無獨有偶。對南京一家長丁蕾(化名)而言,每年用于孩子老師的送禮費,已經成了她的固定開支。她告訴記者,自己從孩子讀幼兒園起就開始給老師送禮,逢年過節送卡,上小學后以送東西為主,家委會每年教師節也會組團送禮。
半月談記者在京滬蘇浙皖蒙等地調查了解到,這種潛規則絕非一校、一地所特有:家長在老師第一次上門家訪時要“表示表示”,假期要“表示表示”,教師節更要“表示表示”。
怎么“表示”?以家委會所代表的班級家長集體名義送的,大家還能拉個微信群有所商量。家長個人送的,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直接者送紅包,含蓄者充話費,送海鮮的“碾壓”送鮮花的,送迪士尼樂園旅游套餐的“鄙視”送三亞旅游的,還有直接境外采購名牌包包、腰帶送上門的……
除了直接送禮、送錢外,不少家長還向記者吐槽:一些老師在朋友圈發自己兼職代購的化妝品、賣保險等各種信息,暗示家長購買;有老師違規開辦各類輔導班,在課堂上講課留一手,變相逼迫學生上輔導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家長 老師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