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信用建設提速讓百姓生活更美好
在深圳,26萬老人領取養老金不用親自跑腿去現場,只需要在手機上進行一次信用認證;在上海、南京等地,僅僅三個月就有近2萬人憑借信用免押金租房,免除金額超6000萬元;今年大熱的共享單車,在接入支付寶的信用免押金服務后,已經為3000萬用戶減免了40億元押金……
7月18日首屆“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透露出的這些信息,直觀展示了信用建設釋放出的巨大紅利。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建立信用制度與規則以及提供信用服務,就可以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獲得感。信用建設開啟了按信任資本向人們分配社會資源的新時代,信用是獲得信任的資本,信用建設就是讓每一個有信用資本的人能更加方便、更加公平的生活。在真正的信用社會,人們不用再拼爹了,富二代和大家一樣,沒有信用就沒有機會。人們也不用再仇富了,所有人因信用而平等,因互信而使生活更美好。
信用建設在城市管理中發揮著按信用配置社會資源的新作用,讓人們憑借自身積累的信用資本,也可以完成融資、生產、銷售等經濟活動,獲取相應的經濟利潤,憑著信用可以開公司,可以融資,可以信用貸款;讓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能積累和提升自己的信用資本,并以此公開、公平地參加資源分配,“不以出身論英雄”,讓經濟更有活力,讓城市更加和諧,讓社會更加公平。
現在,隨著社會信用體系的全面深入推進,社會資源配置正逐步以信用資本為標準。因此,在信用經濟下的城市管理,就要進行信用建設,要建立一套新的制度和辦法,建立能夠為信用資本進行記錄、評級與評價、登記、交易、服務的法律法規體系、監管政策與制度體系、信用產業鏈服務體系。
對老百姓而言,城市信用建設就在身邊,更直接、更可感知;企業參與城市信用建設,也更有渠道、有場景。城市信用體系建設不僅需要政府主導,也需要城市各方力量的推動,尤其需要服務機構的參與,形成共建共治的局面。
信用經濟已經悄悄到來。信用活動已經從有錢人向銀行的信貸融資活動,拓展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投資理財、預付卡美容美發、共享單車等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相應地,信用風險管理也從對少數借貸人的信貸違約管理,拓展到了對大多數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信用行為的記錄與評價互信關系管理。
相應地,征信與信用評價也要從僅為有可能獲得銀行信貸融資的少數群體服務,拓展到為所有社會公眾服務。利用數據分析從誠信度、合規度、踐約度等多角度刻畫和評價人們的信用,已成為必然。信用體系建設應該從制度安排的角度,為這樣新型的服務提供發展空間。政府要制定規則、做好裁判,加強對信息安全和信用風險的監管。
乘公交可以先坐車后付款、住酒店可以免查房免押金、信用好的人辦事可以少跑腿……信用服務機構還可以開發更多信用產品和信用服務,建立豐富的信用應用場景,把老百姓的信用價值和信用資本落在實處。現在這種場景還不算多,這是信用服務機構未來要提升的空間。城市需要更多創新的信用服務,使老百姓真正能夠享受信用帶來的紅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信用 建設 生活 服務 資本